常州天寧寺始建于唐朝貞觀、永徽年間,即公元627—655年。為全國重點佛教寺院之一,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與鎮江金山寺、揚州高旻寺、寧波天童寺并稱為中國禪宗四大叢林。
常州天寧寺內主要建筑有:千手千眼四面觀音、天王殿、羅漢磚刻、天寧寶塔、大雄寶殿。
天寧寶塔
天寧寶塔始建于2002年4月,于2007年4月30日開光。總建面積2.7萬平方米,塔高13層153.79米,為國內4000多座寶塔之最;從底層地宮到頂層鐘樓,整座寶塔以佛教文化為主線,以東陽木雕、揚州漆器、常州亂針繡、惠安石雕等手工藝術為表現手法,巧妙地詮釋了大乘佛教的諸多教義。
佛塔的建成,與北方云崗大佛、中原龍門大佛、西方樂山大佛、東方靈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壇大佛遙相呼應,成為五方五佛的佛心。
天寧寶塔在外形上采用了唐宋古塔的風格:八角飛檐,形態端莊,簡潔粗獷,氣勢宏大;塔身裝飾也沿天寧禪寺襲唐宋建筑的風格:華貴而不繁復,簡潔亦顯大氣,雖無雕梁畫棟之美,卻有古色古香之韻,透出一股莊嚴之氣。
千手千眼四面觀音
跨進山門,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站立在蓮花座上的千手千眼四面觀音。它高4米,全部以香樟木雕鑿,貼上金箔。這種布局,在其他寺院是少有的。為什么要在山門殿塑這尊“四面觀音”呢?因為觀音對眾人不分貴賤尊卑,一視同仁,又因她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所以特別受人喜愛。把她供奉在這里,使人們從前后左右都能看到他,以遂心存喜悅,祈求吉祥的心愿。
天王殿
現在我們已經來到了“天王殿”,這么大的天王殿在全國是屈指可數的。它高達23米多,面積790平方米。這檐下的巨匾“天王殿”三個金光閃閃的大字,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書寫的。上方還有“不二法門”的磚刻,由清代翰林院編修、晚清洋務派先驅、吳縣書法家馮桂芬所書。進入到天王殿內迎面的這一尊就是彌勒佛像,他袒胸露腹,笑容可掬,令人感到慈祥親切,頓生歡快之情。再看這殿后的韋馱菩薩。他手中的兵器叫降魔杵,又叫寶杵,面向大雄寶殿,他是看護寺院的守門神。這殿堂兩邊的四尊巨大的彩色塑像就是護持佛法的四大天王,俗稱四大金剛。這里的四大天王像,素以高大威嚴,神采威武而著稱。每尊高達7.8米,連同神臺高9.1米,為國內寺院同類塑像中少見。
羅漢磚刻
穿過“田”字形大院,現在我們來到了大雄寶殿前。請看兩側的墻上,嵌砌著羅漢磚刻圖像,共有518幅。它線條流暢,表情可掬,刀法工細,構圖不凡,始刻于清嘉慶三年(1798年)。剛才我們在羅漢堂所看到的五百羅漢,就是仿照這兩側壁上的青磚刻像拓本塑造的。在十年動亂期間,人們用石灰把這古典珍品覆蓋,才得以完整地保存到現在。
大雄寶殿
現在我們來到的主殿就是大雄寶殿,殿頂重檐九脊,高25.8米,進深28米,面闊26.4米,鐵力木大柱高約30米,是全寺最大的佛殿。整個大殿建筑具有眾多的磚雕飾件,這是天寧寺的一大特點,為江南其他寺院所不及。大雄寶殿的正脊和戧脊,幾乎全是用磚雕飾件嵌砌而成,以專門定制的磚雕,打磨雕鑿出多種人物、飛禽、花卉等圖像,風格纖細典雅,形象生動傳神。這些飾件都采取中間鏤空的“透雕工藝”,既科學地減輕了屋面負荷,又能減弱風力。上端配有“倒掛花籃”和“卦絡”,體現出富麗華貴的宮殿裝飾風格,其細微有致的結構,充分反映了江南磚雕的特色。
玉佛殿
過了大雄寶殿來到玉佛殿。這是江南寺廟中不可多見的一大特色。這里的玉佛,均由佛國緬甸請回的。天寧寺從1990年3月到1995年12月,先后從緬甸請回玉佛15尊,其中,分贈給武進大林寺、溧陽報恩寺、無錫崇慶庵各一尊,現有12尊玉佛。天寧寺有3尊大型臥像玉佛,我們眼前的這尊臥佛長達5.3米,重12噸,另兩尊長3.8米。臥佛是佛祖80歲涅槃時的形象,這種臥式稱作“吉祥臥”。臥像雕刻精美,面容寧靜慈祥,兩眼微合,從容自在,沒有絲毫痛苦的感覺,藝術再現了釋迦牟尼佛進入涅槃時的神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