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幫是明清以后中國傳統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以木匠領銜,集泥水匠、漆匠、堆灰匠、雕塑匠、疊山匠、彩繪匠等古典建筑工種于一體的建筑工匠群體。其技術源自春秋吳地建筑傳統,在南北文化交融浪潮中逐漸成熟,明代中晚期負有盛名,于清代達到鼎盛。
明代以來,蘇州香山涌現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他們將建筑技術與建筑藝術巧妙結合起來,成了中國建筑史上的重要一脈,民間稱之為“香山幫”。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園林,以北京故宮博物院、天安門為代表的大型皇家宮殿,以及以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為代表的、走向世界的中國園林,均出自“香山幫”工匠之手。香山幫匠人的杰作蘇州園林和明代帝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香山幫的建筑技藝,在土木工程上秉承了中國傳統建筑的營造法式,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在建筑裝飾上則以蘇式風格的木雕、磚雕、彩畫見長。香山工匠的木雕工藝精良,向來與浙江金華、東陽木雕并駕齊驅。磚雕在蘇州民居建筑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和發展。香山匠人的磚雕,以線條蜿蜒有力、形象生動傳神、風格柔順秀逸、圖案寓意吉祥、情趣雅俗兼備、刀法灑脫而著稱于世。
香山幫建筑工匠群體,不但工種齊全,而且分工細密,能適應高難度建筑工藝的需求。木雕的工藝流程有:整體規劃、設計放樣、打輪廓線、分層打坯、細部雕刻、修光打磨、揩油上漆。除了分工細密,工具亦先進考究。香山幫建筑布局機變、結構緊湊、制造精巧、色調和諧。
北京的紫禁城,是人類建筑史上偉大的藝術奇葩,現已成為世界文化歷史遺產,其建造者,是被尊為“香山幫鼻祖”的蒯祥以及他帶領的香山工匠。
“中國園林是世界造園之母,蘇州園林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蘇州園林的評價。蘇州園林是歷代香山幫匠人造園技藝傳承發展的縮影,以拙政園為代表的蘇州古建筑和古典園林大多出于香山幫之手,其中有九處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虎丘斷梁殿建筑技術采用了菩薩頂、棋盤格、琵琶吊、斗拱等工藝。雖然是對接的兩段棟梁,但仍然十分堅固,反映了香山幫建筑特點:矩形構架系統,每一個部件的構形和部件之間都是木與木的連接,其剛度全靠榫卯結合,不用一釘一鐵。
開元寺的無梁殿是江蘇省現存五座無梁殿中制作最精的一座。建于明萬歷四十六年。以磨磚嵌縫縱橫拱券結構,不用木構梁柱檁椽,故習稱無梁殿。整座殿閣宏偉莊重,有"結構雄杰冠江南"之譽。在數百年前能造這樣的無梁殿,充分表明香山工匠的高超建筑技藝。
師徒相承,口口相授,形成獨家傳統園林建筑營造技藝。疊山、理水、砌磚、木雕、石雕、磚雕、彩繪、泥塑……每一個領域,香山幫都有專門的匠人,甚至有匠人只負責精雕窗花。在如此精細化的分類之下,每一位匠人都能在自己的領域精益求精,并以師徒、父子的方式代代傳承,香山幫技藝也由此冠絕全國,乃至享譽海內外。
1979年,香山幫匠人首開在國外造園的先河。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里,薛福鑫應邀擔任技術指導,帶著香山幫匠人建造了明軒。在國外現代的博物館里建造蘇式的園林,這還是第一次。明軒建成后,轟動了整個美國。此后,從美洲到非洲、歐洲……40多座“新蘇州園林”陸續出口海外。如加拿大溫哥華的逸園、新加坡的唐城、蘊秀園,美國的蘭蘇園、流芳園等,均在當地引起很大的反響。
從江南民間宅第、蘇州古典園林,到寺廟道觀、京城皇家宮殿,香山匠人們營造和修復了無數令人嘆為觀止的杰出作品。技術精湛名享天下,香山幫在建筑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