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最美水聚落,雖然特色各異,但都有水道、河埠、駁岸、河房、船舶、石橋、茶館等基本元素。雖然水聚落里的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水道、駁岸、河房等基本元素都還在。這些已成為人們鄉愁的港灣、記憶的載體、江蘇水鄉人的符號!
古時,水道是水聚落的源頭,是人們生產、生活的主渠道。河埠是先民們用作交換生產資料和生活用品的重要平臺。駁岸是人們為了防止河岸坍塌,在水道兩邊修筑的石質護岸。
河房是臨水而建的民居、商鋪、茶館等等。船舶是客貨兩用重要的交通工具。茶館是信息傳遞的中心,也是交易的場所。石橋是河道兩岸道路的連接,橋上走人,橋下行船。
有詩曰:“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遙知未眠月,相思在漁歌。”先民們在水聚落演繹著一幕幕市井生活的動人話劇,描繪著一幅幅人水關系的生動畫卷。江蘇古鎮眾多,下面列舉幾個。
徐州窯灣古鎮
窯灣古鎮是一座擁有13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素有“東望于海,西顧彭城,南瞰淮泗,北瞻泰岱”之說。扼南北水路之要津,曾“日過桅帆千桿,夜泊舟船十里”。歷經歲月滄桑,古鎮至今仍保存有800余間古民居群。至今仍保留有傳統的早市——夜貓子集。窯灣因運河而生,因運河而興,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菜肴——窯灣船菜。
蘇州錦溪古鎮
依托昆山南部水鄉岸線整治工程而建,包括明鏡蕩、長白蕩、陳墓蕩、汪洋湖四個自然湖泊。祝甸村古窯址群完整保留了清代至民國時期古窯12座以及80年代建造的新窯7座。十眼長橋中的天水橋俗稱“北觀音橋”,始建于明永樂五年,是錦溪保存最完整之古橋。文化遺產主要包括錦溪絲弦宣卷、錦溪博物館群等。錦溪古鎮區內共有14座民間博物館,是名副其實的“中國民間博物館之鄉”。
南通余東古鎮
余東古鎮古護城河除南運河段改為水泥馬路外,其余三段保存完整,河岸的自然風貌依舊,明清古街石板街保存完好。老街中段有左右對稱兩井,東為姐井,西為妹井,傳說有兩姐妹嫁到余東,兩家同時打造而成。芙蓉池挖掘于明代,初為觀賞游覽,后成為芙蓉布產地,明代南通土布生產鼎盛,尤以余東場之芙蓉汗衫及芙蓉手巾最為出色,因芙蓉池所漚芙蓉皮制成的里服,既斂汗又無漚臭味,而且香氣四溢。
揚州邵伯古鎮
邵伯,位于長江、淮河、運河三水交匯之處,古稱甘棠,邵伯埭,因東晉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謝安在此筑埭治水而得名。境內的古運河碼頭、古運堤、明清運河故道、淮揚運河主線被列為中國大運河遺產重要的點段,邵伯船閘則充分展示了蘇北運河航運史與水利史的發展歷程,是我國船閘發展的歷史縮影。同時,邵伯兼顧生態與文化建設,致力于建成集運河游覽、養生度假、文化展示等功能為一體的“邵伯運河風情小鎮”。
宿遷皂河古鎮
皂河鎮地處世界文化遺產——京杭大運河南北漕運要道,成為宿遷西北部經濟貿易中心和水陸交通樞紐,世界文化遺產點、國家4A級旅游景區——龍王廟行宮是國家現存清代行宮中僅次于承德避暑山莊的皇家建筑群,同時也是蘇北地區保存最好的宮殿式建筑群。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于龍王廟,省級非遺項目龍王廟初九廟會,熱鬧非凡,為蘇北地區香火盛會之首。通圣街北段歷史建筑較完整地保存了20世紀50~70年代的歷史風貌。
黃橋古鎮
南臨長江、東靠黃海、北通蘇北大平原——在江蘇泰興一塊地理位置獨特的土地上,坐落著黃橋古鎮。這種位置,使它成為了歷史上的軍事重鎮,戰事頻繁。如今,這里已不再是一個戰事頗發之地了。這里既有紅色的文化,也有焦黃的燒餅。吃著燒餅逛一逛曼妙的古鎮,不失為一樁樂事。
蕩口古鎮
蕩口舊有“小無錫”之稱,她地處江南名城無錫、蘇州、常熟三角地中心,水陸交通方便,是一座擁湖光水色的江南古鎮。恬靜和平淡是它的主要特色。悠長又幽深的青石巷、小橋流水、粉墻黛瓦,咿呀的搖櫓聲,都如宣紙上淡淡洇出的墨跡,渲染著明清的懷舊及靜雅,藏在閨中人未識,留得原貌奉故知。
沙溪古鎮
自古以來,沙溪就是茶、馬、鹽的重要集散地,千百年來一批批南來北往的馬隊在這里休息,有的留在了這里,變形成了這樣一個繁榮的古鎮。走在沙溪古鎮,仿若走在夢中:古寺廟,古戲臺,古商鋪,馬店,古老的紅砂石板街道,百年古樹、古巷道、古寨門...但一切又都是最真實的樣子!臨水民居家家有造型各異的河棚間,河棚有半窗、落地長窗,配有欄桿和美人靠,棚下水橋石級有駁岸式和條石懸挑式,建筑形態紛呈,古樸蒼老。
同里古鎮
同里,算是真正的舊時江南、醇正水鄉。這里水多橋多,明清建筑多,名人雅士多。同里有獨到的一面,氣質散漫,看似保守,骨子里則自信。同里也有智慧的一面,后現代的結構,卻又動靜結合。在這里,你可以欣賞退思園的獨到,踏著腳下光滑的條石走過窄到只剩一人身寬的穿心弄,坐在南園茶社中品茗聽曲;走三橋,坐游船,享受生活中的同里。一切都是鮮活而讓人親近的。
周莊古鎮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中間有個周莊”。周莊有著天下第一水鄉的名頭。因水成路的周莊,幾千年來,被這水侵染的十分通透,就像一塊養了許久的碧玉般,越發美麗了。這里全鎮依河成街,橋街相連,一派古樸幽靜。古樸秀雅的明清民居,素淡的青瓦白墻,完美的和水流結合在了一起。
錦溪古鎮
相比于周莊繁重的商業氣息,錦溪古鎮保留下了古鎮應有的靜謐。船娘悠悠的歌聲伴著裊裊炊煙。錦溪古鎮現存的民居大部分是明清和民國時期建造的,大多數居民因水而筑,臨水而建,房屋多為一、二層的磚木結構,青瓦白墻,臨水開門窗或建筑水埠碼頭。在錦溪,有太多你不可不“茶”的地方,人世茶情、水波翻滾,在一個茶人的江南夢里,一定少不了錦溪茶香。
楓橋古鎮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優美的詩篇里,寫得就是楓橋古鎮。有關楓橋和寒山寺,是許多詩人千百年來繾綣的一場夢。清晨,了無人煙,細雨蒙蒙,哼著這首小曲邊走邊拍,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靜靜的停泊在楓橋邊。
甪直古鎮
相傳古代有只獨角神獸叫“甪端”巡察神州大地,見此處為風水寶地,因而落于此地,故有甪直一名。從此竟再無戰荒旱澇等災害,這里年年風調雨順衣食豐足。它比一般的古鎮更為安靜閑適,水鄉獨有的吳東婦女服飾是古鎮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木瀆古鎮
木瀆古鎮位于蘇州古城西部,是與蘇州城同齡的漢族水鄉文化古鎮,迄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素有“吳中第一鎮,秀絕冠江南”之譽。木瀆山塘街的格局是街河并行,河畔綠蔭綿延、街巷幽深。街的一頭枕著幽奇古樸的山壑,另一頭連著繁華熱鬧的商市,河兩岸多被綠色灌木遮掩。
江蘇還有很多很多的古鎮,你印象最深的古鎮是哪個?可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