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歷來就是一個充滿著豐富而獨特文化的國家,中國最具有特色的建筑文化——園林文化,一直歷來被人們津津樂道。而這種獨特的建筑設計自然是離不開中國人骨子里的氣性。中國一開始是沒有園林的概念,是隨著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以后才產生。
中國最早出現“園”字始于商朝,商朝甲骨文中還有一直到現在還在使用的“圃”、“囿”等等。雖然意思已經跟現在的大相徑庭,但是“囿”所指得是專門豢養禽獸的地方,并且這些豢養的禽獸并不是用來供給食物,而是提供給貴族觀賞游玩。可見古人已經有了一定的“園林”意識。到了秦漢時期,“囿”被“苑”替代,這種專門供給國家的“囿”有了專有代名詞“苑”,直到清末皇家園林都仍然使用“國朝苑囿”的名字。
中國園林藝術是依據著中國壯麗河山和秀美的鄉土。在這種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的影響下,古人將自身對大自然的向往和對大自然的熱愛,通過將古代文學藝術和古代科學技術雜糅其中,建造出了獨特的建筑。而這種藝術被古人稱為“雖有人作,宛自天開”。古人建造園林所采取的主要是利用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因地制宜的規劃設計思想和變化莫測的巧妙手法。這是中國獨一無二的建造技術,不同于其他地區。
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中國園林類別
我國園林一般分為四種:皇家園林、私家園林、自然風景園林和寺廟園林。其中以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藝術程度最高,也最能代表中國古代園林藝術。
皇家園林由于皇帝至高無上的政治和經濟地位,歷朝歷代都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支撐。皇家園林是歷史上皇帝用來游樂、居住的離館別院,而且一般建造也是仿制規模巨大,精致瑰麗的帝王宮殿,它們同樣也是裝飾奢華,富麗堂皇,只不過一般建在郊野的自然山水之間,或者離都城較遠但是自然風光更為秀麗的風景勝地。
現如今所留存下來的皇家園林多是明清遺跡,例如北京頤和園、北海公園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保存最為完整,也最具特色,而北海公園始于遼金時代,歷代修繕。而承德避暑山莊始建于清朝,是清代皇帝夏天辦公避暑之地。
其中最負有盛名,規模最大的皇家園林當屬“圓明園”,不過這座清朝經營了百年的皇家園林在1860被英法侵略者付之一炬,現如今只留下殘垣斷壁。不過,我們依舊能從歷史記錄上看到其輝煌的過去。法國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薈集于圓明園。
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帕提儂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圣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并論。”
可見圓明園已經影響到了歐洲社會。清朝皇帝特別喜愛圓明園,不僅因為它繁華而且因為它舒適。乾隆一年的時間,近一半時間是在圓明園,曾經還寫了一首懷念圓明園生活的詩句:“塞搜旋蹕皇州,仙苑澄辰霽景浮。恰似看山移畫幀,忽因樂水漾棠舟。楓留紅葉宜題句,菊艷黃花欲挽秋。”
至今圓明園依舊是作為皇家園林的典范被深入研究。而在歷史上也有很多著名的皇家園林,不過因為歷史太過久遠,多已被人為天災所破壞。唐朝長安臨潼的華清池,經過歷代改建,已經面目全非了。而秦代的阿房宮、宋代的艮岳都已經被戰火所焚毀,只剩下歷史遺跡。
如果說,皇家園林是與宮殿建筑同時的產物,那么私家園林所對造的便是我國居民住宅。私家園林雖然建造范圍小,但是同時又更能融入到山水自然當中,正是以不利變優勢的做法,使得私家園林小中見大,造園手段豐富。
現存的私家園林,最早的可以追到宋朝,但多數依舊是明清的遺留物。而這些明清時代的作品又多少當時的富商、文人,官僚和地主所建造的。在中國各地都有分布,不過集中在江南水鄉和嶺南兩廣之地。其中以蘇州的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揚州的個園、何園,無錫的寄暢園和廣東順德的嶺南四大名園之一的清暉園最為著名。蘇揚的私家園林,是這一類園林的代表,藝術成就最高,風格也最典型。
自然風景園林最大的特色就是開放,它不僅僅局限于類似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這種只對一部分人開放,自然風景園林面對的是大眾。同時又由于其開放性,在歷史上多有破壞,但是又被不斷修繕,重新開放。自然風景園林由于其公用性,與市民的關系密切,不僅成為了民間文化的聚集地,而且也是文人騷客不斷歌詠的對象。其中著名的代表作是杭州的西湖、揚州的瘦西湖、濟南的大明湖和蘭州的五泉山。“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最具有代表性,直到今天都還游人如織。
自然園林內容極其豐富,不僅亭臺樓閣遍布,道觀、佛寺和廟宇也置于其中,甚至還有文人武將,美人名士的陵墓點綴其中。這一類型的園林大小不一,里面的景觀也不盡相同,但是分布卻是最廣的,全國各地都有分布,而且也是很多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寺廟園林則更為簡單,多數是依附于寺廟、道館或者壇廟祠堂的園林。由于廟宇道館不一,寺廟園林也有大有小,大的已經接近皇家園林,規模小的又像私家園林。又因為很多寺廟本身就是園林化的建筑群,坐落在山水自然之間,所以寺廟園林也被叫做園林寺廟。同時,寺廟園林又跟自然園林交叉相混,兩種園林類型往往沒有明確的界限。
寺廟園林中具有代表性的遺存有北京的潭柘寺、戒臺寺,太原的晉祠,蘇州的西園,杭州西湖的靈隱寺以及河北承德的外八廟等等。這些寺廟不僅是中國園林藝術的重要作品,還是佛教不可多得的遺產。
從類型上來說,古代園林基本可以劃分為以上四種。但如若從風格流派上來劃分,至今都未能有統一的說法。
最為常見的是用地域來劃分,比如南方園林和北方園林。一般南方園林多指私家園林的小橋流水、曲折轉合的娟秀;北方園林則多指皇家園林的高閣長廊、富麗堂皇的雄偉。
其實古代園林的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即使是皇家園林也風格迥異,比如北京頤和園和承德避暑山莊就有區別。頤和園是金碧輝煌的宮殿式苑囿,而避暑山莊卻是追求山莊情趣的離宮。
私家園林也不完全是一樣的風格,江浙一帶和嶺南地區同是私家園林,無論是最基本建筑形式、色彩,還是更為深層次的假山堆疊手法,都有著明顯的差異。又因為自然生態的地區差異,花木配置的不一樣,就更明顯了。
即使只有一江之隔的蘇州和揚州的私家園林,在風格上也能強烈地感受到地方的差異,它們都恰如其分地統一在歷史文化名城的各自風貌之中,與本地的民居、民俗、地方技藝、地方出產、自然景色協調一致。
不僅僅在江南是這樣,明代北京建造的清華園和勺園也有著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兩座園林雖只隔著一條街,但是當時就有人評價“李園壯麗,米園曲折”。而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便是清華園是親王李偉建造的,而勺園則是文人米萬鐘的。不同的社會地位,造就了兩種不同類型的園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