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池古村坐落在封開縣羅董鎮,距縣城江口鎮28公里。這是一個明清文化遺產地,被譽為“嶺南第一村”。楊池古村里的居民全部姓葉,就像一個葉氏族落。在葉氏祠堂前面有一眼池水,常年碧綠,清澈見底;池邊上有纖細楊柳,和風依依。池上的柳樹,柳影倒印池中,故此稱為“楊池村”。
步入古村就會發現,村子東西南北各建有四個門樓,現有古房屋60多座,采用各式的硬山頂或懸山頂建筑模式,清一色的磚木結構。整體建筑雖保留有典型的明清風格,卻又繼承了唐宋時期中原地區建筑的結構特征,也蘊含明顯的嶺南古建筑風貌。祠堂、書院、古巷、花廳、客房、倉儲、磨房等中國古代民間生活必需的各種用房這里都可以找到,尤其是各種繪制精美的壁畫、灰塑和木雕等古建筑裝飾藝術,更是令人嘆為觀止。走進封開楊池古村,處處可以發現遺留下來的明、清以來的神采風韻,信步村落的每條青石板路,就好像翻開了一頁頁歷史。
楊池古村整座村子都是由青磚建造,目前有60多間磚木結構古屋。建筑物均用經過人工精心雕琢的大塊長方形花崗石墊砌底角,起到了很好的防潮、防蛀、防塌作用,無其它古屋那種青苔橫生的痕跡。整個建筑結構嚴密、勻稱,造型美觀、精致,門窗造型奇特。走進屋內,先后有大門、屏風等,有的甚至有連環小門相叩;抬頭向上望,屋脊翹起,瓦脊上和正門上方雕鏤有花鳥蟲魚、龍鳳麒麟等民間工藝品,手工精巧,惟妙惟肖,并有書法、摹描、圖畫圖案等,真是圖文并茂。楊池古村房屋的底層均用花崗巖石條砌筑(據說這樣可以起到防潮、防蛀的作用),上層則用青磚。因此,楊池村的古屋均沒有其它地方古屋常見的青苔橫生的現象。
楊池古村的“葉氏大宗祠”是楊池古民居的建筑精華,無論是木雕還是灰塑、壁畫,都是嶺南古建筑中非常罕見的裝飾。“葉氏大宗祠”的3間廳房內,8根木制頂梁柱通體散發古木香味,上面鐫刻著工整的對聯。
據說,這8根梁柱是由8根杉木打造而成的,自明朝年間修建“葉氏大宗祠”時就一直留存到現代,雖歷經400年風雨滄桑依舊屹立不倒。廣州市文物保護部門有關專家指出,嶺南地方古建筑的特色之—,就是支撐主體古建筑的“檐柱”,其整體均由一塊石料打鑿而成。而“檐柱”由木制成則是北方古建筑特色,在“葉氏大宗祠”出現用杉木作“檐柱”,這在嶺南古建筑中是十分罕見的。
楊池村是在明末清初由登仕郎葉翰彪起建,距今已有超過380年的歷史,是清一色的明清古建筑。當時葉瀚彪為了躲避戰亂,只身從京城來到這里,見此處山清水秀,景色怡人,便在此隱居下來,后結婚生子,又有了三個孫子,子孫繁衍。延續至今,已是葉瀚彪的第十五代子孫了。
從葉氏族譜記載以及現今建筑考究,整個楊池村是由始祖葉翰彪的一子三孫逐漸發展而來,到了清朝中葉光緒年間,楊池村葉氏中舉人士多,取得功名后衣錦還鄉就大量起建房屋,逐成現今規模。
楊池古村原貌依然,由于楊池村處于大山深處,因此至今仍保留著古樸的民風,用“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來形容最為確切。
走進楊池村就如同走進古代的廣信,抬頭就可以看到門楣上懸掛著“恩貢”的古代牌匾。楊池古村淳樸的民風,優美的景色,使得它更美,更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