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國家級風景區冠豸山與著名自然保護區梅花山之間,有一座古老、神奇、美麗的村落,就是“千煙之家”:芷溪。芷溪,因古時村邊溪流兩岸長滿芷草而得名。連城的芷溪村,被建筑學家譽為是客家建筑的“大宅門”。
明清以來,芷溪先民先后建了68座古祠,138幢古民居,這些規模宏大的明清時期建筑頗具特色,聞名遐邇。芷溪村歷史悠久,當地群眾流傳著一種:“邱三千、華八百,姓黃姓楊各一百”口頭禪的說法。據當地這四個姓的族譜記載,他們的祖先南遷前均居住在黃河以北,后由于各種歷史原因,成群結隊跨黃河,渡長江,進江西,入福建,先在寧化縣石壁定居,后再往南遷移。
芷溪現有明清古宗祠74座,譽稱“客家大宅門”的古民居139幢。其中建筑格局為“九廳十八井”的有8幢。有的大宅規模宏大,富麗堂皇,雍容典雅,雕梁畫棟,氣象萬千,簡直是《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寧國府。有些宛如小家碧玉藏身于窮街陋巷之中。這么多宗祠、大宅星羅棋布,鱗次櫛比,成片成群,規模宏大。實在令人嘆為觀止,留連忘返。
芷溪古民居中的許多祖屋外觀極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建筑選址用心,設計巧妙,規模恢弘,構建縝密,用工精細,還有不少精美的雕刻、壁畫和上乘的書法珍品散落其中,寓意深邃,令人看后遐思萬千,感嘆不已。
祭祀黃氏芷溪開基祖庚福公的黃氏家廟,于清康熙31年(1692年)落成。祠堂坐東向西,占地面積為3021平方米,建筑面積780平方米。庚福公到芷溪開基,現已傳至二十四代,裔孫在芷溪居住的有8000余人,外遷裔孫遍居全國各地。
芷溪黃氏家廟是典型的汀州風格祠堂建筑。祠堂雨坪有石獅、石鼓,祠堂內遍布木雕壁畫,十分精美。上廳柱聯文字為乾隆時尚書兼太子太師黃錦所書。據前來芷溪考察的廈大專家介紹,黃氏宗祠有“三奇”:
一奇,自建造以來祠內從無蜘蛛結網,周圍雖有水草,夏天也無蚊蚋;
二奇,門樓前面的一對石獅子,其中左邊母獅有一只小獅子依偎身下,憨態可愛,舐犢之情栩栩如生;
三奇,祠堂內牌匾多。300多年來,芷溪黃氏人才輩出,凡是功名顯赫的均可以在祠內屋梁上掛牌匾,以光宗耀祖。目前祠堂內仍有20塊牌匾掛在梁上。
斯人已去,留下了宗祠和故居,成為今人緬懷祖先、弘揚祖德的精神家園。
芷溪古宗祠文化具有自身的特色和特殊作用。它作為古代民間建筑專家的杰作、能工巧匠智慧的結晶,選址之用心,設計之巧妙,規模之恢宏,構建之縝密,用工之精細,含意之深邃。世間罕見。
有些宗祠建筑構想具還有“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畢人文與生態和諧統一之功,至今仍然是值得稱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