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場古鎮位于浦東中南部,新場建鎮約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有800余年的歷史,得名源于下沙鹽場之南遷形成新的鹽場,故名“新場”,元代初年,即有兩浙鹽運司署松江分司遷衙于此,是一座因鹽而成、因鹽而興的江南古鎮。古鎮擁有區級文物建筑37處,古時素有“十三牌樓九環龍,小小新場賽蘇州”的美譽。
這座本來名不見經傳的古鎮因為李安大熱影片《色戒》曾在此取景而名聲大噪。
古鎮主要景點有:
文化陳列館
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新場大街367號),建筑面積1500平方米,初建于清光緒年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解放前,這里是新場最大的一個典當行——信隆典當。新中國成立后,曾做過鎮文化宮、工人俱樂部,2006年經過修繕后,由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設計布展成“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陳列館內共設有滄海桑田、煮海熬波、名人薈萃、生態古鎮4個展廳。
有的資料反映,它是浦東新區清代的優秀建筑,原為嘉樂堂,至今保存完好,三進格局,建筑面積976.2平方米,大廳雕梁畫棟,廳的八扇門正面雕八駿圖,背面雕水滸人物,前后儀門完整,是座小家碧玉式的典型院落;信隆典當,三進,前一進為平房,后二進為樓房,建筑面積約700平方米;潘氏北宅,原有七進,現存五進,第二進客堂泥金漆廊柱猶在,第三進為二層樓,尚存五扇蠡殼窗,重檐、通轉游廊。
三世二品坊
明太常寺卿朱國盛為其家三代都有二品官而在新場鎮中市的街口建“三世二品坊”一座,三世二品石牌樓,氣勢宏偉,高聳挺拔。石雕也很精美,上刻“九列名卿”。中進士的歷代有二十幾人。這座石坊在世間屹立了三百多年后于1974年被拆除,看到的石坊是在拆除30年后又重現仿建的。
三世二品坊是明朝萬歷年間的太常寺卿朱國盛建造的,因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被封贈為山東右布政使,列二品,太常寺卿也是二品的官階,一家三代都是官居二品的朝廷要員,這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所以朱國盛在家鄉新場建造了這座三世二品坊。
江南第一樓
“江南第一樓”地處新場的鬧市地段,倚洪福橋而造,是一座三層木質結構的古建筑:第一層是普通茶館,始建于清朝同治末年;第二層是書場兼高檔茶館,時常有來自各地的民間說書、評彈藝人在此演出,每每說書名家到來,車舟匯聚、聽客云集。第三層則是“棧房”,供旅客歇息借宿。
新場古鎮2008年被評為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9年命名為“首批上海市文化產業園區”,其歷史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有其獨特而珍貴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觀賞價值,古民宅100多幢,建于清宣統年間的張氏宅第,四進式院落,吊角飛檐,雕梁畫棟,極為精致典雅。同濟大學阮儀三教授贊稱:“新場古鎮是體現古代上海成陸與發展的重要載體,近代上海傳統城鎮演變的縮影,上海老浦東原住民生活的真實畫卷?!?/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