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被舉世公認為世界園林之母,世界藝術奇觀,造園手法已被西方國家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中國園林熱”。中國的造園藝術,以追求自然境界,“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為最終和最高目的的審美旨趣。2020年冬季旅游-中國十大古典園林推薦,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承德避暑山莊:又名“承德離宮”或“熱河行宮”,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帶狹長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處理政務的場所。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時89年建成,占地564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承德避暑山莊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朝政、舉行慶典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占地10萬平方米,由正宮、松鶴齋、萬壑松風和東宮四組建筑組成。苑景區又可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三部分,有七十二景之說。
避暑山莊之外,半環于山莊的是雄偉的寺廟群,俗稱“外八廟”,外八廟像一顆顆星星環避暑山莊而建,呈烘云托月之勢,象征著邊疆各族人民和清中央政權的關系,表現了中國多民族國家統一、鞏固和發展的歷史進程。
2、北京頤和園:位于北京海淀區,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其前身是“清漪園”,乾隆皇帝為慶祝母親六十壽辰下旨而建。清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1886年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重建,取名“頤養太和”之意,改名頤和園。
頤和園造園藝術高超,巧借天然山水,體現自然之趣,高度表現出中國皇家園林壯麗、輝宏的氣勢。全園分為三個區域: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以樂壽堂、玉瀾堂為主體的生活區;由昆明湖、萬壽山組成的風景游覽區。風景游覽區是頤和園的核心,分萬壽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園中的長廊、石舫、佛香閣、大戲樓、十七孔橋等建筑,堪稱世界建筑文化中的珍品,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有極高的地位。
3、蘇州拙政園:位于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因官場失意而還鄉的御史王獻臣,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取晉代潘岳《閑居賦》中“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意,名為“拙政園”。
拙政園是蘇州現存最大的古典園林,占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拙政園主要建筑有遠香堂、雪香云蔚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卅六鴛鴦館等,布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4、蘇州留園:位于蘇州姑蘇區,原是明嘉靖年間太仆寺卿徐泰時的東園。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筑,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光緒初年為盛旭人所得,修葺拓建,易名留園。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占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筑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云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筑空間藝術處理的范例。全園大致分為中、東、西、北四部分,中部為原留園所在?,F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筑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5、蘇州網師園:位于蘇州市城區東南部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是蘇州園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網師園始建于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舊為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花園名為“漁隱”,后廢。至清乾隆年間(約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之并重建,定園名為“網師園”。
網師園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筑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筑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
6、揚州個園:位于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在明代壽芝園舊址上創建個園。劉鳳誥所撰《個園記》有記載:“園內池館清幽,水木明瑟,并種竹萬竿,故曰個園?!?/span>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于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7、上海豫園:位于上海市老城廂的東北部,始建于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占地三十余畝。園主人四川布政使潘允端從1559年(明嘉靖己未年)起,在潘家住宅世春堂西面的幾畦菜田上建造園林。經過二十余年的苦心經營,建成了豫園?!霸ァ庇小捌桨病薄ⅰ鞍蔡敝猓∶霸@”,有“豫悅老親”的意思。豫園由明代造園名家張南陽設計,并親自參與施工。古人稱贊豫園“奇秀甲于東南”,“東南名園冠”。園內有江南三大名石之稱的玉玲瓏。
8、無錫寄暢園:位于江蘇省無錫市惠山橫街。園址原為惠山寺漚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約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南京兵部尚書的秦金得之,辟為園,名“鳳谷山莊”。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取王羲之《答許椽》詩:“取歡仁智樂,寄暢山水陰”句中的“寄暢”兩字名園。寄暢園屬山麓別墅類型的園林。
寄暢園的成功之處在于它“自然的山,精美的水,凝練的園,古拙的樹,巧妙的景”??滴酢⑶《墼啻斡螝v此處,一再題詩,足見其眷愛賞識之情。北京頤和園內的諧趣園,圓明園內的廓然大公(后來也稱雙鶴齋),均為仿無錫惠山的寄暢園而建。
9、順德清暉園:始建于明代,位于廣東省順德大良鎮清暉路。清暉園內水木清華,幽深清空,景致清雅優美,龍家故宅與擴建新景融為一體,利用碧水、綠樹、吉墻、漏窗、石山、小橋、曲廊等與亭臺樓閣交互融合,造型構筑別具匠心,花卉果木蔥籠滿目,藝術精品俯仰即拾,集古代建筑、園林、雕刻、詩畫、灰雕等藝術于一體,突顯出中國古典園林庭院建筑中“雄、奇、險、幽、秀、曠”的特點。布局形成前疏后密,前低后高的獨特布局,但疏而不空,密而不塞,建筑造型輕巧靈活,開敞通透。其園林空間組合是通過各種小空間來襯托突出庭院中的水庭大空間,造園的重點圍繞著水亭作文章。
10、番禺余蔭山房:為清代舉人鄔彬的私家花園,始建于清代同治六年(1867年),于同治十年(1871年)落成。園占地總面積約1598平方米,以小巧玲瓏、布局精細的藝術特色著稱,充分表現了古代嶺南園林建筑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余蔭山房的布局十分巧妙,園中亭臺樓閣、堂殿軒榭、橋廊堤欄、山山水水盡納于方圓三百步之中,充分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文化特色,表現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宇宙觀。余蔭山房深柳堂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晚清三大才子梁山舟、張船山、翁方綱等人的詩句和乾隆大學士劉墉的書法手跡,園內還有清代名士陳允恭所書的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