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建筑風貌改造,是一種傳承,是一種延續,是一種協調,更是一種創新。這其中,不僅需要設計的智慧,也需要時代的智慧,還需要歷史的智慧。在此,站在鄉村美學的角度,提出幾點規劃意見:
1、盡量尊重歷史
在鄉村之中,不同年代的房子,代表著不同時期的歷史變革,有不可言喻的文化底蘊,更是一個家族興衰成敗的象征,它是老祖宗留給子子孫孫的基業。
不同年代的老房子可以保留,但在鄉村整體的建筑風貌上要協調好到一個尺度,要自然無隔閡。比如前段時期本平臺去巴東鄉村考察時的所遇見的向家大宅,雖然建筑風貌很現代,但與周圍的建筑很協調。
另外,要反對單純符號化的東西,不僅使鄉村整體的建筑風貌呆板無趣,還使原本的特色被掩蓋了。
2、賦予新功能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建筑的功能要多元化,以滿足現在人們的需求,比如上期本平臺推出的安徽西沖村的墅家?墨娑西沖院,將一座200多年前的祠堂改造成了舒適的度假場所,使這座原本廢棄衰敗的祠堂煥然一新,既拯救了這座祠堂,又為人們休閑提供了好處去。
3、增加一些軟性裝飾
鄉村建筑風貌改造,可以增加一些軟性裝飾,營造一種農村的生活場景、勞動場景的氛圍。比如勞動工具的展示、墻頭的紅辣椒、屋頂的玉米棒子、墻角的牽牛花.......
4、強化現代感
鄉村的建筑也不能一味的遵循傳統甚至是模仿傳統,要推陳出新,強化建筑本身的設計感。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新元素、新符號、新功能......比如第四期登封游學籌智會考察的禪心居,玻璃的外墻增加了建筑的透光性和質感,傳統元素和現代元素的結合,使得這座傳統的建筑更加具有設計感。
5、與生活方式相協調
建筑風貌一定是生活方式空間化的呈現。在鄉村開發的過程中,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在合理要求的范圍內,不要一味的“上樓”。對于現在農村普遍面臨“臟亂差”的現象,關于這種問題,我們可以去學習那些日本的農村,去學習如何在鄉村開發時,保持與農村的生活方式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