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聯合國的定義,老年友好宜居城市是“能夠防止和糾正人們在變老的過程中越來越多地遇到各種問題的城市”,旨在通過服務、場所和設施方面的環境支持,使人們以積極態度面對老年。世界衛生組織制定了《老年友好城市建設指南》,提出了包括城市物質環境、城市社會環境以及信息暢通、社區支持和健康服務等城市層面的硬件和軟件建設指南。
當前,在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中出現了一些認識和實踐上的誤區:一是把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視同于無障礙設施建設;二是把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視同于適老化改造;三是把老年宜居環境建設視同于實施居家養老幸福工程或便民助老項目。事實上,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既是老年人的剛性需求,也是拉動內需的重要手段,與新城建設、城市更新相結合,與之相關的康復輔具、健康科技、設計服務及金融服務的市場空間也十分廣闊。
加快我國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發展與之相關產業,既是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拉動銀色消費、推進產業升級、增加就業的重要抓手,可起到“一石數鳥”作用??傮w而言,我國還處在以基礎設施建設和重大項目工程帶動城市面貌改善的階段,補齊短板、適當超前規劃、完善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可以避免今后的返修、拆改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
一、我國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中的問題
當前,我國各大城市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處于“星星點燈”的狀況,分散在無障礙設施建設、戶內適老化改造等多方面、多部門,沒有形成合力和整體效應;相關技術標準規范“碎片化”,不連貫不集成;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沒有與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美麗鄉村建設等有序銜接。
一方面,補短板任務艱巨。既有住宅與居住社區適老化程度低,普遍存在安全、通行、生活便利的多維度缺失與不足。社區老人普遍反映,政府主要提供的應是公共產品以及準公共產品,在對特定困難老人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的同時,應考慮大多數老人的需求,在居住小區的公共空間,比如單元門、公共坡道、樓梯通道、電梯扶手等節點進行適老化改造,統籌安排公共采光照明、小區綠化、健身場所、街心公園等部位的適老化改造。公共交通標志標線應強化對老年人的安全提醒,大型交叉路口的安全島、隔離帶及信號燈缺乏老人等候、防滑倒等處理。
另一方面,重建設輕管理。社區為老服務配套設施不能實現集約建設、集約使用、集約管理、資源共享,在運行管理上、軟件服務上,缺乏老年人的民主參與和支持,基層社會治理沒有與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有序銜接,而城市公共空間的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分散在公安交管、交通建設、市政建設管理、園林綠化、水務(河湖水系)、文化體育、殘聯等多個職能部門,在治理理念及精細化方面與日本、新加坡等國家還有很大差距。
二、加快我國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的建議
第一,進一步明確建設目標。2016年11月,全國老齡辦聯合25個部委印發《關于推進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我國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五個維度,即:適老居住環境、適老出行環境、適老健康支持環境、適老生活服務環境、敬老社會文化環境。各地宜因地制宜,將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目標在“十四五”時期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中落實、落細。北京宜以成功籌備和舉辦2022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為契機,打造國際一流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加快構建“無障礙、無死角、智慧化、人文化”的全天候、全生活場景“硬件”體系,形成架構健全、科學合理、系統集成、標準規范的“軟件”體系。
第二,倡導全齡化社區規劃設計。從國際社會的共識來看,美國實施了“積極老齡化健康社區計劃”;英國提出了建設“終生社區、終生住宅”的目標;新加坡則專門設計和提供能滿足全生命周期,或者多代居需求的住房,并從功能分區、通風、采光等方面,細分老年群體,精細化考慮其需求,在住房中加入通用性設計,將適老化措施全面推向城市普通居住區。基于高房價、高地價和“限購”的背景,應大力推進“全齡化社區”建設,以適應家庭成長的住宅全壽命期為基礎,探索全面滿足所有居住者行為習慣和身體功能的適老化設計理念和實踐經驗,從源頭上解決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問題。
第三,著力推動智慧型社區服務體系建設。未來城市生活圈的公共服務設施將由“老年人出門到設施”向更注重“為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轉變。居家社區公共服務設施規劃模式、外部空間環境設計應更綜合地考慮信息傳播、技術發展以及居住者需求,智慧型宜居環境設計建設應當預留出活力老人的空間。比如,應加強對社區道路系統、休憩設施、標識系統的綜合性無障礙改造,構建老年宜居步行環境,真正讓老年人“出得了門、下得了樓、坐得上車”。
第四,著力培育與之配套的產業。完全靠政府,政府“包不住”,在當前財政增收面臨下行壓力趨勢下,應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和民間資本的力量,有效激活市場活力。一要優化政策環境。體現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人性化,持續完善相關設計導則、施工規范、驗收規范,加速政策創制和政策配套,使老年友好宜居環境建設“有規可依”,明確市場預期,激發市場需求;二要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的積極性。發揮財政資金的撬動作用,設立專項扶持基金和出臺融資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和市場主體參與老年宜居環境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設立老年宜居環境建設的創投及產業基金;率先培育和引導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有關社會企業發展。三要強化科技支撐。應明確這一領域鼓勵和扶持的技術方向和技術目錄,加大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的力度,聯合產學研單位對部品、部件和關鍵技術聯合攻關,發揮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