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記寺院變遷——山西忻州金洞寺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0-02-26 11:21:15  來源:忻州記憶  作者:楊曉龍
核心提示:聽當地老人們講,先師頭(金洞寺)由三串院組成,上院金光寺(寶應寺)在龍門山腰,中院鐵頭寺在龍門山溝,金洞寺(金門寺)為下院。鼎盛時期,龍門山三院聳峙,僧眾云集,香火旺盛。晨鐘呼應響徹山谷,暮鼓相聞傳達四方;誦經朗朗,木魚聲聲;村民、游人悠閑于山寺石道之間,僧人、信士穿插在紅墻塵世之外,一派佛國盛世之象……

  聽當地老人們講,先師頭(金洞寺)由三串院組成,上院金光寺(寶應寺)在龍門山腰,中院鐵頭寺在龍門山溝,金洞寺(金門寺)為下院。鼎盛時期,龍門山三院聳峙,僧眾云集,香火旺盛。晨鐘呼應響徹山谷,暮鼓相聞傳達四方;誦經朗朗,木魚聲聲;村民、游人悠閑于山寺石道之間,僧人、信士穿插在紅墻塵世之外,一派佛國盛世之象……


金洞寺


  后來,上院與中院先后衰落、破敗,如今只留下殘基遺址在龍門山的荒草曠野上,唯金洞寺保存至今。


  小時候也去過中院遺址,當時感覺很是遙遠:沿先師溝進山,距金洞寺約4里至蒜岔溝向北行,時有荊稍、木茹樹塞路,約1里,越嶺至山腰,但見有石頭墻基、臺階等遺跡,高低院落依稀可辨,石磨、石碑、石碾等擱置于亂石荒草之中。在不遠處的石壁下還有石窟,石窟內有石雕佛像,只是佛像因風化嚴重,已無明顯面目。據說,寺院毀于一場大水。


  至于上院,還在西面山嶺之上,雖距此直線距離不足2里,然山勢險峻,一面懸崖峭壁,山路難行,故一直沒有去過。今年夏,為尋找上院遺蹤,有妻子同行,在同村畫友郭福星向導下,得以成行。


金洞寺


  是日上午,天朗氣清,艷陽高照。進到山里蒜岔溝,先向南順溝而行,繞西經白龍頭,北折翻兩山梁到孤石瓢,此地水草茂盛,流水潺潺,有巨石孤立溝中(故名),又北爬山,漸爬漸險,爬至山腰,有一平緩處,福星說:這里就是三串院了(當地人稱上院為三串院)。但見雜樹茂盛,沒入胸口,其間隱約有石頭臺階、墻基遺跡。


  因道路阻塞,無法深入,于是再繞道上山。在東面一處山梁上醒目地座落著一石砌古廟,建筑尚完好,古色古香,內有神炕。再向西望,草叢中忽見一石碑,近觀,碑額上書“悠久無疆”四字,碑文雖有殘缺,但大體可辯:“重修龍門山佛殿序:考之,金有慧英禪師,嘗居此山,有精行,能先覺,性地靈,故人杰,云開數代而未免傾屺,四方信善……”云云,落款為“大清乾隆四年(1739)仲呂月吉日刊立”。


金洞寺


  此時心中豁然開朗,此碑正驗證了明萬歷版《忻州志》的一段記載:“慧英號木庵,居龍門山寶應寺,有精行。趙王欲見之,英先覺,命徒曰:當背我出山至金門寺,回視則山崩也矣,其徒背至,先師投端坐而寂”。看來此地確是慧英先師修行的寶應寺舊址……。


  正在思忖,忽聽福星在山崖絕壁上高喊:“快來看,這有一山洞”,我擇路至下,攀爬而上,但見樹枝、植被后面現一洞口,爬進,洞內昏暗,深、縱各約3米余,高約2.5米,壁上留有少量抹灰之跡,大多為鑿石之痕,洞口側、上均有窗口。傳說慧英禪師在此修行。


  返身下崖,腳無著處,全賴手拉樹枝藤條,每下一步,膽顫心驚,深感古代先師們修行的艱苦。下的洞來已精疲力竭,再加天氣炎熱難耐,遂下山原路返回。


  也有一種說法,現在金洞寺是從山里寺院搬遷至此的。傳說,當時運送木材、磚、瓦等材料,路途遙遠,山道難行,施工人員費力費時,收效甚微。忽一日夜,人們聽見山里一片嘈雜,很多動物的蹄踏跑動聲,并伴有驢喘馬叫聲,到天明時聲音沒有了,山里恢復了平靜,卻見先師頭建廟工地堆了很多木料、磚瓦、石頭。人們很是奇怪,再看村里家家戶戶的各種牲畜,牛馬、驢騾以及豬、羊都是大汗淋漓,氣喘吁吁,一副疲憊之態。這時人們似乎明白過來,晚上牲靈們是上山搬運材料了。如此幾天,所有的材料很快就搬下山來,寺廟如期完工。


  金洞寺過去屬附近三村共建、共管、共有,東呼延占七成,西呼延、西溝占三成。我兒時記得有一年,寺院正殿西臺基跨塌嚴重,部分寺廟有漏水現象,我母親多次奔走三村,找村干部請求維修,后由三村協商,調材料、找匠人,將其修繕。


  金洞寺的建筑在我的記憶中和現在沒有大變化,只是在轉角殿前靠西墻,南面原有二層鼓樓一座;緊挨著三間西房靠北,后倒塌。寺內的泥塑神象也有一些印象:正殿內供有文殊菩薩塑像,慈眉善目,一派祥和;兩側放置若干木龕,彩畫精美,內供木雕佛像;老爺廟內記得有威武的紅臉關公,門口兩武士,身穿鎧甲,甲片精美,一把木制大刀記憶尤深……。在奶奶廟的神炕上塑一送子觀音像,前面放無數童男童女小泥人,活潑可愛,動態各異。每有婦女來拜佛,把紅繩拴在男孩或女孩身上,說是“俏娃娃”。而正殿西窗墻下有一磚壘神龕,里面供有一人稱鬼王爺的小塑像,面目猙獰,呲牙咧嘴。我們小孩子每次過去看一眼便趕緊跑開,以為那里是另一個世界,陰森可怕,神秘莫測……。


  除塑像外,印象較深的還有轉角殿東、南房沿臺階上放置有不少石碑,高矮不同、外形各異,碑文無明顯印象,而石碑邊刻有精美的圖案,每每用手撫摸,以為神奇……。


  到六十年代中期,忽一日,從村里來了一群人,手持鐵錘、鋼鍬等工具,說是要破“四舊”。母親見狀,將我兄弟三人關在家中,說誰也不準出去。很快,只聽到外院一片嘈雜之聲,空氣中逐步彌漫著嗆人的塵土味道……。過后,到殿里一看,所有的塑像均蕩然無存,滿地的磚粒土塊,到處是殘肢斷臂,就連每個寺廟房頂上的龍頭、獸嘴都無一幸免被搬掉了,整個寺院一片狼藉……。我們小孩子也不知發生了什么,只顧在廢墟中尋找“寶貝”,彩繪殘片、玻璃眼珠、護心銅鏡等拿回家中,母親見狀厲聲叱責:“不該的,都放回去”,我們便乖乖地放回原處。


  從此,金洞寺不斷在改變。


  西呼延村組建林業隊,進駐寺院;奶奶廟和過道經改裝做了林業隊的辦公室;老爺廟、普賢廟變成了庫房;三教殿則改成了牛圈、飼草料房;從山外修一條進山大道,東西墻打開了兩個大口子,大路從寺院通過;隨后從山里引水下山,一條水渠從寺院西墻進來,過轉角殿前,繞奶奶廟、老爺廟后,從東墻流過,東墻北面又打開了一大口子……。


  說到引水到先師頭,在當時確是一件了不起的工程,記得通水那一天,村里很多人都來圍觀。只見水流下來了,水頭在不足二尺寬的龍道里前呼后擁,上下翻騰,爭先恐后,所到之處沖起白色的泡沫。當時我很好奇,跟著水頭一直跑到寺東的果園地,看到水歡快地流到干渴的土里,不時冒出水泡,還發出嗞嗞的響聲……。


  在“農業學大寨”中,寺院不少臺階、石沿被用于農田基本建設,大部分石碑用作先師溝的修路石材。在距寺約1里多的兔卵子溝有一座土石混建橋,在橋下洞口上面蓋著的就是金洞寺內的石碑。這橋洞口高寬均約1米,人可彎腰進去,抬頭望去,一溜石碑整齊地鋪在上面,石碑上的刻字清晰可見,歷歷在目。84年重修寺院時,也準備回歸原處,但不知何故,此事后來也不了了之。


  更不幸的是殿內很多精美木雕塑像,在農田基本建設中被人逐步搬到工地,用斧子辟開當作取暖木柴給燒掉了。只有少數幾個被我母親藏在柴草垛里保存了下來。


  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國實行改革開放,先師坡上的梨果園分給了村民,林業隊也隨之解散撤離了寺院。


  金洞寺逐步恢復著寧靜和原貌。


  1984年政府撥專款,加固寺院圍墻,并對文殊殿、三教殿等破敗處進行了搶修。


  到1986年8月金洞寺被山西省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后政府又整修了到寺院的道路,并對普賢殿等寺廟進行了拆蓋和維修。至此,金洞寺修舊如舊,面貌一新。


金洞寺


  我母親感到宗教信仰逐漸解禁,不顧年事已高,對寺院建設投入了極大熱情,求助社會各界,修整院落,載花種樹,重塑佛像。從奇村請來彩塑藝人秦天云,先把正殿、三教殿、老爺廟的佛像恢復,隨后又請了令狐莊凈蓮寺的僧人吉光師傅完成了普賢廟的佛像。而轉角殿的塑像則是心靈手巧的大哥完成的。


  1981年在社會各界的努力下,架線把電引入寺院。隨后西呼延、西溝村聯手,恢復了傳統的七月初二古廟會。


  趕會這天,人們從十里八鄉趕來,在通往寺院的各條路上,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路邊擺放著商販的各種特產小吃、香火、金銀紙雜;寺內人頭攢動、游人如織,香火升騰、煙霧燎繞;連接炮此起彼伏,震耳欲聾;佛殿內有僧人、居士列隊誦經念佛、鳴金擊鼓,舉行開光大典;當時還請了劇團前來演出助興;可謂盛況空前……。此后廟會一直延續至今。


  2006年6月金洞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當地政府正謀劃,在保護文物古跡的同時開發文化旅游資源,使其繼續造福一方百姓。


  作者簡介:楊曉龍,筆名小龍,畢業于太原理工大學美術專業,先后進修于北京畫院和中央美術學院。系山西省工筆畫協會副主席;山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山西省中國畫協會理事;忻州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現為民進山西省委委員、民進忻府區委主委。


 
標簽: 金洞寺

本文標題: 記寺院變遷——山西忻州金洞寺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quote/show-5142.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吉县| 东安县| 余庆县| 华坪县| 靖江市| 伊春市| 楚雄市| 宁都县| 芒康县| 天台县| 汝阳县| 宜阳县| 云浮市| 潮州市| 客服| 延吉市| 汝阳县| 隆昌县| 云浮市| 寿宁县| 崇礼县| 玉屏| 西吉县| 宜丰县| 金平| 河源市| 特克斯县| 美姑县| 阜城县| 凌云县| 固安县| 黑水县| 满城县| 望奎县| 虹口区| 榆社县| 拉萨市| 景洪市| 靖安县| 五原县| 九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