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的大健康產業正處在一個飛速發展階段,消費升級、技術創新、人口結構等多方面因素持續助推行業發展。作為大健康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康養也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孕育出新的內涵,“全齡康養”就是在多方面因素影響之下在康養領域出現的新變化。
一、全齡康養是什么
全齡康養既是一種能夠滿足不同年齡層人群物質、精神、情感等多方面的需求,實現一種全齡化的康養需求。
二、全齡康養市場分析
《中國健康養生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18歲至35歲群體占據了八成,顛覆以往認知健康養生是中老年人群。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加入這個浪潮,并且逐漸成為健康養生群體的主力軍。
《報告》同時也對健康養生用戶的性別偏好和年齡偏好進行了分析,從年齡偏好來看,40歲是養生方式的分界點,越年輕越偏愛運動健身類活動,而越年長則更偏向于足療按摩。
《報告》同時指出,2018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7萬億元,達到7.01萬億元。預計2019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8.78萬億元,到了2020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突破10萬億元。未來五年(2019-2023)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2.55%,并預測在2023年我國大健康產業規模將達到14.09萬億元。
健康養生受眾范圍的擴大,不僅僅只推動了整體行業市場規模的擴大,也豐富了康養的類型,對一些大型的康養項目帶去新的思考。
三、當前康養部分類型多樣發展
“亞健康”狀態在都市中日漸普遍,人們對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養生保健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上班族及中年人關注的熱點和潮流;中草藥理療、按摩推拿、芳香SPA、瑜伽、溫泉等成為當前國內最為火熱的康養理療方式;康養產業同時也在推動著農業的變革,部分農業項目以健康養生、休閑養老度假等健康產業為核心,進行休閑農業、休閑娛樂、養生度假等多功能開發,現代農業的形態已從最初的種植為主發展為種植、觀光、體驗等形式并存。
四、全齡康養主要人群偏好各有側重
根據《中國健康養生大數據報告》指出,不同年齡層次對康養的需求各有其特點。
28歲以下人群需求——運動養生:
自行車、攀巖、跑步等;親近自然:森林、田園、陽光、水等;個人成長:研學、飽覽名山大川、體驗風土民情等;
29歲至44歲人群需求——休閑養生:
美容足療、品茶、觀鳥釣魚、休閑消遣等;戶外親子:體驗生活、兒童戶外拓展、家庭聚會等;自駕游:野營、野炊、房車露營、燒烤等;
45歲至59歲人群需求——養性養生:
禪修、靈修、國學、太極、靜修等;調養養生:溫泉療養、中醫養生、膳食養生等;治未病:調理亞健康、保健品理療等;
60歲以上人群需求——醫療養生:
健康檢查、康復訓練、藥物療法等;護理照料:家庭醫生、護士護理、生活照料等;養老:養老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康療中心等。
五、全齡康養怎么做
將全齡康養的落地聚焦于家庭,圍繞家庭的角色組成,成年的成員如已婚的夫婦、老人,未成年的家庭成員:兒童、少年等。從物質、精神、情感三大訴求出發,提供符合新時代家庭康養訴求的康養服務載體。
(一)物質:融合自然山水文化底蘊,輔以人居的物質訴求。
融合好山好水的自然環境基礎與項目所在地文化底蘊是基礎;從健康、教育、商業等方面入手,以建設具有項目地文化色彩的民居建筑和施法自然的園區作為整體基礎。
在健康方面除常規的國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對接,在園區內形成符合目標人群實際須要,有一定診療水平健康服務體系外,應當要融入運動康復、食療等其他類型的康養服務;
教育方面除常規K12教育滿足常駐園區內的居民需求,滿足各年齡各類社會身份的教育內容,如老年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訴求的老年教育、在職人士提升工作技能的業務培訓、在學校生課堂之外的校外研學、國學教育等;
商業除常規消費購物外更注重養生餐飲、休閑理療、親子娛樂等商業內容的引入。
(二)精神與情感:高于優美的居住環境與良好的生態環境。安頓豐富物質溢出下的靈魂。
精神層面的康養是另一種升華,把握情懷、夢想、文化等關鍵屬性在園區運營中的作用,借鑒一些成熟園區的運營經驗,可以將音樂、繪畫、閱讀、藝術等作為上述關鍵屬性的形式載體,配以園區原有的物質空間基礎,舉辦如音樂節、藝術展等活動,以當代人的精神訴求為出發點,滿足精神層面的運營。滿足家庭訴求,打造全家歡聚的氛圍,形成歸屬感的升華,是康養園區身心復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