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近年來,陸續出臺了《關于全面推進中醫藥發展的實施意見》《湖北省中醫藥健康服務十三五規劃》《湖北省中藥材保護和發展實施方案(2016-2020年)》等系列文件。
2018年6月召開了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暨中醫藥振興發展大會,全面部署中醫藥振興發展工作任務。省委將“推進建設中醫藥強省”列為全省重大改革項目進行推進。
2019年4月,省政府辦公廳組織開展道地藥材“一縣一品”優勢品種遴選工作。首批道地藥材“1+10”優勢品種中,黃岡占4個。
兩會期間,省人大代表、黃岡市副市長陳少敏在黃岡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呼吁,將“支持黃岡發展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陳少敏表示,大健康產業是我省高質量發展的十大重點產業之一,也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產業之一。2019年,黃岡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10萬畝,500畝以上的連片中藥材基地有115個,位列全省第一。1月初,黃岡市政府在全國中醫藥局長會議上就中醫藥產業發展作經驗交流,獲得與會者一致好評。
黃岡中醫藥大健康產業迎來了發展新機遇。2019年8月,省社科專家市縣行調研組就建設黃岡“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做大做強湖北康養經濟進行調研并作出報告。
黃岡是醫圣李時珍的故鄉,擁有獨特的文化基因,在黃岡建立“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以中醫藥為核心引領大健康產業發展,打造“產業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休閑之谷、智慧之谷”,是順應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聚焦湖北建設中醫藥強省目標、契合黃岡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應勢之舉;也是唱響李時珍品牌,對接健康中國戰略和《健康中國行動》發展規劃、發展湖北康養經濟的現實之需;更是培育新千億產業、惠澤千萬人民、建成千秋功業,打造湖北高質量發展新引擎的戰略之策。
建設“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的有利條件
資源得天獨厚。黃岡被譽為“大別山藥用植物資源寶庫”,蘄春蘄艾、羅田茯苓、英山蒼術、麻城菊花、團風射干等中藥材資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本草綱目》記載的1892種藥材,黃岡有1186種,其中道地藥材品種近300種,重點品種70余種。黃岡物華天寶,有73個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和541個國家“三品一標”農產品,居全國地市州之首。
區位優勢明顯。黃岡具有承東啟西、縱貫南北、通江達海的交通區位優勢,已進入高鐵時代,即將進入航空時代。地處北緯30°黃金緯度線,被譽為“中國中部生態之肺”。大別山主峰景區入選首批“中國森林氧吧”,大別山地質公園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名錄。境內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5處國家森林公園、9處國家級濕地公園。
產業初具規模。以李時珍、蘇東坡、大別山等品牌為引領,黃岡初步形成藥材種植、藥材加工、醫療物流、休閑旅游、養生養老、醫療保健全產業鏈發展格局。李時珍醫藥集團是全國醫藥工業百強企業;李時珍國際醫藥港是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之一,也是湖北省唯一的國家級中藥材市場。2019年,黃岡市大健康產業規模近800億元。
文化底蘊深厚。黃岡中醫藥文化歷經1800多年,有以李時珍、萬密齋、龐安時、王叔和、楊際泰“五大名醫”為代表的200余位歷史名醫,有深厚的東坡人文精神。李時珍中藥材交易會、李時珍蘄艾健康文化節、東坡文化節等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
品牌效應凸顯。黃岡吸引湖北省聯投等一大批戰略投資者簽約入駐。蘄春被命名為“中國艾都”,2018年艾葉國際標準出版發布,“蘄艾”榮登中國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形成“世界艾草看中國,中國艾草看蘄春”的發展格局。“羅田萬密齋中醫藥文化”“康養英山”等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
政策機遇疊加。“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中部崛起、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在黃岡形成疊加效應,正在向縱深推進。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湖北自貿區建設,省委、省政府明確提出支持黃岡建設區域性增長極。
建設“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的戰略設想
在發展定位上,以“李時珍”為旗幟,以發展中醫藥為核心的大健康產業為基本戰略,按照全要素集聚、全產業鏈服務、全方位立體化格局,全力建設全國中醫藥產業發展集聚區、中醫藥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引領區、中華醫養文化傳承展示區、中醫藥走向世界示范區,奮力打造“產業之谷、生態之谷、幸福之谷、休閑之谷、智慧之谷”,成為“黃岡樣板”“湖北名片”“中國名片”乃至“世界名片”。
在空間布局上,以白潭湖片區為中心區域,涵蓋黃岡11個縣市區,發揮中醫藥核心和引領作用,加速布局全市域、多層次、梯度型中醫藥健康產業空間體系,形成“兩核三區”(兩大核心:黃岡市區高端健康醫療服務核心、蘄春中醫藥健康養生核心;三大區域:黃團浠健康產業區、大別山健康產業區、禪修健康產業區)大健康產業發展格局。
在產業布局上,圍繞中醫藥產業積極培育大健康產業新業態,打造特色鮮明的四大重點產業和三大支撐產業。四大重點產業為現代中醫藥與綠色健康食品產業,推進中藥材種植業、中醫藥工業創新升級,大力發展食品、保健品、藥品等“中醫藥+”產品,打造“產業之谷”;健康養生旅游產業,建設國際一流“中醫藥+”模式的養生健康旅游目的地,打造“生態之谷”;醫療衛生與養老產業,深入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中醫藥+”模式的醫療與養老融合發展,打造“幸福之谷”;運動健康產業,加快體育休閑業發展,發展多樣化健康管理服務,探索“中醫藥+”模式的康復護理及療休養業,打造“休閑之谷”。三大支撐產業即推動中醫藥流通市場建設的商貿流通產業、構建智慧康復醫療體系的信息技術產業、推進中醫藥產業人才建設的培訓服務產業,為四大重點產業提供配套支持,打造“智慧之谷”。
建設“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的政策建議
強化頂層設計,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湖北省加快推進黃岡“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建設領導小組,下設常務辦公室,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將“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納入省級發展戰略,納入省“一芯兩帶三區”戰略布局和省“十四五”發展規劃,并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由省衛健委牽頭,編制“李時珍中醫藥健康谷”發展規劃。
加強政策配套,高要求建強支撐體系。由省發改委牽頭,制定鼓勵扶持健康谷建設規劃,設立李時珍中醫藥發展專項資金;成立省級中醫藥產業專家智囊團或專門咨詢委員會;鼓勵支持同濟、協和等醫療機構到黃岡設立分院;擴大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的中醫非藥物診療技術范圍,支持蘄艾系列產品納入醫保報銷藥品目錄;支持蘄艾道地藥材行業標準認定、蘄艾入選“藥食同源”目錄、地理標志產品商標注冊,推動艾灸相關行業納入職業證書目錄。
挖掘中醫藥文化,高水準打造標志工程。在黃岡城區建設“《本草綱目》世界記憶公園”,運用現代技術手段實景再現1892種藥物與11096個藥方,按照道地生長環境物化、活化為植物館、動物館、礦物館、化學館、醫療館、養生館、李時珍采藥館、品牌藥企展示館,打造“中醫藥文化迪士尼樂園”;爭取國家層面在黃岡設立“一帶一路中醫藥健康文化論壇”;每年在黃岡舉辦省級中醫藥產業發展論壇,扶持黃岡舉辦“李時珍中醫藥發展高峰論壇”等節會,開發“李時珍中醫藥研學旅行線路”。
加強產業融合,高標準發展新興業態。以“藥”為主體創新發展中醫藥產業集群,形成藥材種植、醫藥加工、醫藥物流三位一體的中醫藥產業發展格局,以“游”為依托發展健康養生旅游產業、以“醫”為重點發展醫療服務、以“養”為特色加快發展養生養老產業、以“健”為紐帶發展多樣化健康管理服務、以“管”為支撐積極推動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省級層面圍繞健康谷出臺藥食材、醫藥制造、醫養、中醫藥文化旅游等產業規劃,重點支持蘄春李時珍中藥材市場建設。
實施人才戰略,高效率推動成果轉化。鼓勵支持中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急需的科技創新人才到黃岡創業;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到黃岡設立分校,黃岡師范學院設立李時珍中醫藥學院,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完善醫學專業設置;支持黃岡成立中醫藥產業研發中心,推動武漢高校、科研院所在黃岡設立研發機構、實驗室及產業園,鼓勵支持蘄春企業創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幫助和指導蘄春創建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室。
創新招商模式,高質量推進項目落地。設立全省大健康產業發展基金,對落戶黃岡的中醫藥重點項目給予滾動支持;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互聯網+商務”模式,開展大數據精準招商,引導支持國內外知名中醫藥重點企業投資黃岡、重大產業項目布局黃岡;創新招商引資模式,推動招商從重量向重質轉變,圍繞做好中醫藥農業、發展中醫藥工業、做強中醫藥商業、創新中醫藥研究等,推動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