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臺寺又稱“戒壇寺”,坐落于北京市門頭溝區(qū)的馬鞍山上,是一座建于唐代的佛寺。它以擁有中國寺院中最大的戒臺而聞名,同泉州開元寺戒壇、杭州昭慶寺戒壇并稱為“中國三大戒壇”。而北京戒臺寺的戒壇規(guī)模又居三座戒壇之首,故有“天下第一壇”之稱。
戒壇是佛教寺院向信徒傳授戒律的地方,只有大的寺廟才設置。歷史上的戒臺寺在中國佛教界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寺內的戒壇可以授佛門的最高戒律菩薩戒,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最高學府之一。
戒臺寺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初名“慧聚寺”,遼代時在寺內建立了戒壇。明代正統(tǒng)十三年(公元1448年)重修后,改名為“萬壽禪寺”。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又對其進行了維修與擴建,現(xiàn)存的建筑多為清代所建。
戒臺寺占地面積約4.4公頃,寺內主要建筑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閣、九仙殿、戒壇殿等。大雄寶殿是寺廟的正殿,乾隆親筆為其書寫了“蓮界香林”匾額。戒壇位于寺的西北部,壇基以精美的漢白玉雕成,整個戒壇為3層,高約3米。上層有蓮花寶座,塑有釋迦牟尼坐像。戒壇周圍還塑有113個戒神像。千佛閣的北側為牡丹院,院內遍植丁香、牡丹,院內建筑融合了北京傳統(tǒng)的四合院形式和江南園林藝術的風格。殿堂四周分布著許多庭院,各院內有精美的疊山石,蔥郁的古松古柏,加上古塔古碑,山花流泉,顯得格外清幽。
“譚拓以泉勝,戒臺以松名”。戒臺寺以奇松而聞名遐邇,寺內古樹甚多,僅國家保護級古樹就有88棵。臥龍松、抱塔松、自在松、活動松、九龍松等十大名松各具特色。
九龍松已有千年歷史,直徑2.2米,樹干灰白相間點綴斑駁淺紅,九條碩大的枝桿猶如九條銀龍,騰空飛舞,氣宇軒昂。依墻而懸的臥龍松,旁有恭親王親筆書的“臥龍松”三個大字。
活動松尤為奇特,據(jù)說牽一枝而全樹動,給人留下懸念。乾隆的親筆詩碑立于樹下。詩云:“老干棱棱挺百尺,緣何枝搖本身隨?咄哉誰為攀其領,千動萬絲因一絲。”詩中道出了活動松的奧妙之處。
這些古松經過千百年的風霜雪雨的磨礪,形成了奇特的造型,具有很高的欣賞價值。
戒壇大殿是戒臺寺的標志。大殿正門上方高懸著一塊上寫“選佛場”三個漆金草書大字的橫匾,內側掛有康熙皇帝手書“清戒”二字的匾額。寺外摩崖刻字、石牌坊、墓塔群及眾多神秘幽深的古洞,巧奪天工,令人嘆為觀止。
戒臺寺是中國北方目前保存遼代文物最多、最完整的寺院。這里保留的佛塔、經幢、戒壇等建筑,對于研究遼代佛教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