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野山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登記為世界遺產,有1200年的歷史。作為日本佛教密宗真言宗(也稱東密)的本山,高野山成為了世界各地求學東密佛法的圣地。高野山位于和歌山縣的東北部,屬于高野龍神國定公園。群峰環抱的山頂上是弘法大師開創的距今已有1200年歷史的真言密教的總寺院金剛峰寺,以金剛峰寺為中心周圍星星點點地分布著120多個寺院,眾多的寺院形成一大宗教城市。
高野山龍泉院院門
高野山是弘法大師空海在弘仁七年(816年)時得到嵯峨天皇的允許所開創的,成為真言密教的基本修煉場所。自開創以來將近1,200年,是個在歷史上知名的山。
高野山是指被標高大約1,000公尺的群山所包圍起來之地,也是這些山群的總稱,位于和歌山縣伊都郡高野町,因為其地形猶如蓮花開花時一樣的,同時也被稱為是“八葉之峰”。分有內八葉“傳法院山、持明院山、中門前山、藥師院山、御社山、神應丘、獅子丘、勝蓮華院山”等八峰環繞著“根本大塔”;還有外周邊所圍繞著的“今來峰、寶珠峰、缽伏山、弁天岳、姑射山、轉軸山、楊柳山、摩尼山”等外八峰。這樣的地形用來當作是一個佛教的圣地非常適切,可以說是個山上的宗教都市。不過事實上這并沒有“高野山”這樣的山名存在,這只是個被山群所包圍起來的一個地名,也是真言密宗總本山“金剛峯寺”的山號。
高野山普賢院院門
高野山有3大值得看的地方,“壇上伽藍”、“奧之院”、還有“金剛峰寺”。在靈場高野山中,有著大塔的“壇上”和“奧之院”被相信是特別神圣的地方。奧之院不用說,其由來是因為是弘法大師的御廟(即“墓”)所在。除金剛峰寺和根本大塔,在高野山四周遍布著大大小小的寺院多達千百座。
高野山一乘院院門
在1832年,當時存在1812所寺院,經過歷次合并與火災毀壞,至今還保留有117年寺院,其中52座有宿坊,可供游人和修行者安住。
這些寺院,大一點的叫寺,小一點的就叫院。大寺有金堂,小院有本堂,類似漢地的大雄寶殿,用于供奉大日如來和遍照金剛弘法大師,也是早晚課與舉辦法會的主要殿堂。
現存的大部分寺院,都有一個或幾個庭院,精致安謐,禪意十足。
金剛峰寺內的蟠龍庭,是全日本最大的枯山水,石頭來自空海大師誕生地四國地區,云海的白川則出自京都的白砂,禪意精妙至極。一些小院里也有精妙枯山水,雖小但趣味橫生。
令人震驚的還有這些寺院的院門,如同大寺的山門,木制單檐重檐均有,并覆蓋著一層厚厚的秸稈干草屋頂,極有歷史沉淀感。
打開院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精致庭院,如同唐代李華《云母泉》詩句所云:“山門開古寺,石竇含純精。”
高野山青巖寺寺門
在這里,你還能聯想到唐時長安興旺時期的盛況,幾乎每一座寺院都染上了重重唐味,統一的楷書院名匾額,兩則懸掛的燈籠,以及深深陰刻的石碑,無一不在述說著空海大師在長安時看到的美景是如此讓人神往。
創新的基礎在于傳承,高野山當然有自己的個性,但傳承下來永恒不變的印記,才是它最大遺產。
滿街的漢字,根本沒有洋文的位置,也極少見到日文中的假名標注,如果這里的僧人不開口說話,你完成可以沉浸于昔日長安的街景之中,陶醉在泱泱大國的光芒之中。
看高野山寺院的院門,最值得去的應該是大唐遺民,而非滿街所見的西洋面孔。有本事的,不妨重新把這最美好的一面學回來,而非以破壞為能事。
就算交通發達的日本,去趟高野山似乎也不算太方便。從大阪難波站乘“南海線”火車,沿海岸、過村莊、跨田野、穿林海。火車在崎嶇的軌道轉彎、剎車時發出的嘯叫實在令人記憶深刻。
好在,如果乘快急列車,在橋本站內換乘一次,大約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達也許是通往極樂世界的第一站——極樂橋。在這里再次換乘以40度仰角登山的纜車,5分鐘后就可以抵達日本人心里的圣山——高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