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熱鬧擁擠的威尼斯圣馬可廣場如今空空蕩蕩,大英博物館宣布暫停對公眾開放,埃菲爾鐵塔旁的特羅卡德羅廣場只剩雕像孤獨佇立,由于游客銳減無人投喂的奈良小鹿自行“離家出走”覓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續蔓延,許多國家臨時采取限制入境、減少人員流動、關閉公共場所和旅游景點等措施,多國旅游業遭重創。世界旅游組織近日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旅游業是全球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的行業之一。報告預計2020年游客數量將比2019年下降20%至30%,國際旅游收入將減少3000億至4500億美元。
專家指出,未來旅游業復蘇雖然可期,卻很難回到從前。疫情防控,必將長期堅持;旅游需求也在改變。疫情之后,旅游亟待構建一種新常態:“低密度+高質量”。
一、什么是低密度
低密度不單單指人群的數量問題,還包括人群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從業人員認為夠安全就可以了,而是讓人群認為十分安全。
實現“低密度”主要可通過三種方式:
一是景區限流
景區限流,并不是新的舉措。早在2015年,原國家旅游局就出臺了《景區最大承載量核定導則》,要求各大景區核算出游客最大承載量,并制定相關游客流量控制預案。為了游客有更好的、更安全的體驗,景區實行流量控制,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是門票預約的制度。要建立精細化的門票預約系統以及價格分時調整機制,在時間上實現分段旅游,這樣不僅能夠在保證瞬間流量不超過承載量的同時,還能盡可能的提高接待規模。當然,景區警示限流措施要前置,切實嚴格控制景區游客數量,不能等到廣大游客擁擠到景區大門口時才匆忙限流,更不能把限流措施等同于發布公告,必須落實到行動。
二是全域引流
在全域旅游理念下,推進旅游業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實現全域皆景區、處處皆景點,建立游客流向調控系統,在空間上實現景區有效分流。行業主體需要積極引導游客擯棄“從眾心理”,選擇更具創新性、體驗性和更適合消費者自身的旅游項目,促進“景區旅游”跨越到“全域旅游”。
三是淡季分流
景區產品是一切旅游活動的出發點,因此開發具有鮮明特色的景區產品,推出淡季旅游產品,整合優化旅游資源,整合優化旅游資源,提升淡季旅游產品吸引力,從而促進淡季旅游景區客流增長實現淡季分流。同時還要加強淡季旅游宣傳造勢工作,宣傳引導游客錯峰旅游,積極培養游客預約的習慣,引導旅游消費方向,倡導游客錯峰旅游。
今年的五一小長假,國家也嚴格實行低密度的標準。用景區限流,全域引流,淡季分流的方式來促進旅游旅居產業的恢復。
二、什么是高質量
高質量發展指的是一種新的標準,也是一種新的價值導向——真正的高質量是基于“用戶體驗”來評價的,以需求為導向,構建更加完善的旅游消費鏈和旅游服務體系,讓游客“心甘情愿的”消費。
發展“高質量”旅游應重點從以下幾方面發力:
一是實現多產業融合
在目前各行各業都在融合發展的大背景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必須走融合發展之路。例如產業融合、行業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等,包括工業旅游,旅游業和金融,旅游業和健康、醫療,旅游業和文化,旅游業和體育,整個行業都是融合發展。
二是提升旅游產品質量
隨著大眾旅游的興起,人們對于旅游產品的種類要求越來越多樣化、內涵要求越來越豐富化、體驗要求越來越個性化。滿足消費者需求,要在進一步優化旅游產品結構、擴大優質旅游產品供給上下功夫。
三是提升旅游要素質量
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構建便捷化的公共服務體系和智能化的旅游服務網絡。
四是提升旅游環境質量
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出發點。來旅游行業提供產品,游客才能享受產品。升級以后,要根據旅客需求提供相應產品。重點提升安全保障服務、旅行社服務、導游服務、維權服務等方面的服務質量,增強游客的滿意度和旅游目的實現度。
五是提升旅游管理水平
充分發揮旅游管理部門對旅游業的指導、運行、監管和調控職能,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為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