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湖新居位于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龍崗街道南聯社區羅瑞合北街1號,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間,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是中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客家民居建筑群,是深圳現存300多座客家圍中,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一座,被譽為“客家第一圍”。
鶴湖新居是全國最大的客家圍屋之一,由內外兩圍相套而成,布局錯落有致,各個房間、走廊,守望相應,隔而不斷,號稱“九廳十八井,十閣走馬廊”,是客家人開拓深圳地區的歷史見證,被譽為客家民居建筑藝術的結晶。體現了深圳本土客家人勤勞勇敢、自耕自足、奮斗不息的精神,為研究深圳歷史、文化、民俗和建筑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1998年,鶴湖新居成為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鶴湖新居成為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下雨天逛逛博物館,漫步客家古村,吸收吸收文化氣息,置身其中,在這寧靜而神秘的意境中,驀然間仿佛穿越時空般。
一、客家婚俗
走進客家婚俗場館,父母威嚴端坐在堂前,一對新人身穿紅色的喜慶衣服畢恭畢敬地在拜堂......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主宰,講究“門當戶對、明媒正娶”的客家婚俗重現眼前。
看著古色古香的大紅花轎和一些結婚的嫁妝,感覺到客家婚禮是比較注重排場的,嫁妝也十分豐厚。
二、崇文重教
走進崇文重教場館,映入眼簾的是循循善誘的教師和刻苦學習的學生......客家地區山多田少,唯有“讀書才是出路”的傳統思想一直貫穿在人們心中,他們崇文重教,喜從政當官。
四、客家墟市
嘉慶初年(1800),以龍崗為中心的深圳客家地區,墟市發展興盛,酒樓茶樓大量出現,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也變得豐富起來。
展館在木墻上作畫,還原了當時墟市商品交易、人頭涌動的熱鬧情景。仿佛回到了那個熱鬧非凡的年代中……
五、客家舞龍習俗
客家相傳一句諺語:“獅龍入屋,買田做屋。”寓意發財興旺。所以舞龍便流傳至今。
積滿厚灰的龍船,除了給人帶來年代感外,其雕刻工藝有種靈氣逼人的感覺。
六、工作坊
這兒有三間手工作坊,分別介紹了如何造紙、打鐵、竹編、榨糖、釀酒,以及一些特色小食的制作過程。
這兒古色古香,有“九天十八井,十閣走馬廊”的美稱。有高度還原的場館,充滿了深厚的客家文化氛圍,值得去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