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口、高房價、產能過剩和環境挑戰之下,更宜居的小鎮,將成為未來人們宜居生活范本。特色小鎮規劃發展的趨勢如何?政府在特色小鎮建設中的角色變化?如何應對不同階段的痛點和難點?在6月20日北京舉行的“聚勢·興鎮”——“遇見中國特色小鎮”啟動峰會之“特色小鎮的產業驅動與IP打造”論壇上,來自政府、學界、企業界的專家們對特色小鎮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了一些討論。
有產業支撐才叫特色小鎮
特色小鎮是在城鎮化發展多元需求的大背景下出現的。特色小鎮發展必須有產業支撐才叫特色小鎮。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沈遲認為,特色小鎮不僅要有產業,同時是要有生活的,不是一個產業園區的概念,在這個地方是有產城融合的,既有我們能夠支撐的產業,也有非常宜居的生活環境,這樣的特色小鎮才是有人氣的,才是有活力的,才是可持續的。
“特色小鎮特別提到了主體形態是城鎮群,城鎮群中要有特大城市,特色小鎮的差異性很大,不是所有產業都能支撐,不是所有大城市周邊都能產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李迅這樣認為。
IP就是特色小鎮的特色
“通俗地講,IP就是特色小鎮的特色。”北京延慶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張遠表示,這個小鎮最有特色的品質和特征,實際上就是你的IP。延慶將來最重要的一個特征,除了是北京未來生態環境比較好的休閑度假區以外,最大的特征就是舉辦2022年冬奧會和發展好冰雪產業。
此外,張遠認為,好的小鎮有好的特色產業,有好的產業、好的市場、好的企業家、好的服務。
國開東方城鎮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總裁王軍認為,把視覺產業引入區域,圍繞著青龍湖做一個特色小鎮,這就是大的IP。單靠引進一個國際的頂級IP來導入人流是不夠的,更主要的是要挖掘當地的文化的文脈,把當地的文脈、文化變成一個IP。互聯網+在特色小鎮建設里不是最核心的問題,特色小鎮是否成功的關鍵是有沒有流量的增加,流量就是在做區域開發、小鎮開發、城鎮開發。開發過程中,要處理好土地、人口、產業、資本問題,才能夠人流進來,才能夠讓人進來之后宜居、宜業。
破解特色小鎮難點
特色小鎮要深入挖掘多樣性和特點。中國宏泰發展高級副總裁、宏泰產業發展集團總裁潘鋒表示,做特色小鎮我覺得還需要情懷,有時間去等待、有時間去挖掘,時間長了以后,自然而然有很豐碩的成果。民族的東西和歷史的東西如何深入挖掘,把它講述出來,這其實都是很美的東西。
對于如何破特色小鎮難點、破痛點,李迅認為需要強調可持續的全過程來發展。特色小鎮一定要綠色發展,另外要強調智慧發展。他認為最成功的案例應該就是烏鎮,烏鎮是個古鎮,后來成為旅游地,現在又成為互聯網全球大會的永久場地,它的智慧技術運用體現在土地、人口、產業和資本的全過程當中。講歷史、講故事來深入挖掘,就可能破難點。
城市發展規律、經濟規律和消費規律,導致特色小鎮應運而生。張遠表示在小城鎮建設中,政府更多的是發揮引導、政策制定和服務的功能。城鎮發展有它的規律性。
對于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室)主任馬寶成認為是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簡化成三個關鍵字就是“放、管、服”,放就是簡政放權,管就是嚴格事中事后的監管,服就是優化政府服務。
比如浙江省在特色小鎮里邊的經營企業登記注冊的時候,全部實行電子化登記管理的方式,而且對進駐特色小鎮的那些企業的注冊資本從一千萬降到了五百萬。這些都是很好的政府放權、減少審批的表現,所以特色小鎮在未來的發展中,政府怎么樣圍繞著放,多做文章,減少干預,真正放權給企業、給市場,激發企業的活力和市場的創造力,這非常重要。
因此,馬寶成認為,如果政府在這三個方面都做得比較到位的話,特色小鎮就大有希望。(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