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園位于上海青浦區盈浦街道公園路612號。原屬青浦城隍廟的附屬園林,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后陸續擴建,形成建筑群,命名“靈園”。初建時因向青浦的當地居民每人每日征募一文錢,而又稱之為“一文園”。嘉慶三年(1798),知縣楊東屏易名“曲水園”。因園在大盈浦旁,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的“曲水流觴”之意。咸豐十年(1860)毀于戰火,光緒十年至宣統二年(1884——1910)相繼修復。
曲水園距今已有270多年歷史,與上海市內的豫園、南翔古漪園、嘉定秋霞圃、松江醉白池齊名,為上海五大古典園林之一。
曲水園整體坐北朝南,占地三十畝(1.82公頃),其中水體占15%,園內建筑以青瓦、白墻、青磚構成,曲水園內植物以竹為主。以小巧玲瓏、典雅古樸著稱。有四個各具特色的景區:西園以建筑為主,樓堂華美,庭院幽靜;中園以山水見長,山峰聳立,池水清澈;東園以野趣聞名,土地平曠,花木繁茂;書藝苑以古雅獲譽,石鼓立地,碑刻滿廊。
曲水園在建筑和景點布局上,廟宇園林特征明顯。總體布局以一軸三堂為主題建筑。三堂即凝合堂、有覺堂、花神堂。
凝合堂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堂體東西排列三間,中堂懸掛“凝合堂”匾額,“凝”意穩定,“和”意和諧。
有覺堂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是園內歷史最悠久的建筑,也是上海市內僅存的兩座無梁殿之一。堂內南北開設有落地長窗,東西則是裝飾有大玻璃的方形透視窗,可供四個方向觀景用,也因此俗稱四面廳。
花神堂原是祭祀花神之處,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位于凝合堂之東,四面圍墻,獨立成園。植有百年古桂、玉蘭、臘梅、茶花等。
園內景物以“凝和堂”為中心,有九曲橋、小石橋、喜雨橋、御書樓、碑廊、竹榭、鏡心廬、清籟山房、水月亭、衍圣亭等。
曲水園內景多景美,繁花似錦,綠樹成蔭。園內各類植物近200種,春日櫻桃爭艷,夏天荷花出水,入秋金桂馥郁,冬令臘梅璀璨。而園中郁郁蔥蔥的古樹,也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曲水園有百年古樹54株,還有數不盡的古樹后續資源和參天大樹,是上海市的古樹群之最。其中最古老的當屬睡蓮池北面一雄一雌兩株銀杏樹。相傳在建園前就已存在,樹齡應在三百年以上。
除了景美,曲水園另有一大藝術特色,那就是楹聯。曲水園的楹聯,細細讀來,佳句迭出,特點鮮明。曲水園現有的二十多副楹聯,不僅對仗工整,平仄合律,而且注重寫出特點,精彩之作不少。來到曲水園的最高點——小飛來山頂上的“九峰一覽”閣,懸掛的楹聯寫著:“紫氣東來,滬瀆風云呈眼底;瑞光西映,淀湖煙靄斂胸襟”,格外大氣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