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平豎直交錯的胡同,不僅僅是城市的脈絡,交通的衢道,更是老北京人生活在這的紋理。
灰墻灰瓦的北京胡同,看似都是一個模樣,但因著住在里面的人不同,每條胡同就都有個說頭兒,也有了自己的故事。

時間讓胡同烙下了人們各種生活的印記,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鉆進一條胡同里,漫步其中,撫摸這里的每一塊磚和瓦,和老北京人交流,仔細觀察,細細品味這里的民俗風情。


深入到胡同里,你會發現它有著超強的適應和自愈,就算這里每天有再多的老外、北漂、文青、搖滾歌手進駐,以及游客“闖入”。

實實在在的胡同日子,還是一如里面老街坊一天天、幾十年細水長流過出來的模樣。清晨出來散步,買菜吃早餐,遛鳥,斗蟋蟀和下象棋。
方家胡同內的「簫逸舍」,也算是胡同的外來物。從簫逸舍步行可及景點,有循郡王府、國子監、孔廟和雍和宮。
這家胡同里的民宿,名字取自于主人,是一個充滿禪意的空間。主人歷時兩年從從東城區年齡最大的百歲老人手里覓得此老宅,加以改造成了如今模樣。

寸土寸金的胡同內,簫逸舍低調的門臉一不小心就會錯過,推開門進去,一堵有著圓洞的白墻矗立在面前,從洞里得以一窺里面。

進門從臺階拾級而下是簫逸舍的小院子,向上便是二樓的房間。

一樓是可品禪茶的公共空間,約三兩好友,煮一壺茶,燃一炷香,或坐或躺。“裊裊熏煙絮絮繞,詩詞意境自然來。”

簫逸舍以禪茶為主題,只配有“一舍一得一念一慧”四個房間。


輕推房門,“一簾春欲暮,茶煙細楊落花風”的畫意撲面而來。房間里的窗簾設計的尤為別致,淺駝色和白色的搭配,層層疊疊,正確的使用方法是把它向上卷起來,用帶子系住。

房間的窗前通常會放置一個小木桌,兩個蒲團,桌上擺放的是泡茶的器具。
屋中一器一物,皆可看出主人心路玲瓏般的細致;對坐窗前,可感受季節輪回的細碎聲響,靜候花開花落。


簫逸舍屋頂還有20平米的露臺,可以遠眺雍和宮以及連片的胡同內的坡屋頂,這里完美的將空間和天地結合起來,想要品茶練瑜伽皆可。
一種天高云淡、大地生輝的壯志之意境呼之欲出。


這樣一個古典風雅、靈性的空間,是由繁華鬧市到寧靜優雅只是那么一個轉身。(文章來源:民宿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