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區是當地的文化、生活、商業等的一種最直接的展現形式,也是當地展示在地文化、生活、商業的直接載體,可以毫不夸張的講,街區就是一個露天的眾籌聯合超市。大文旅時代的街區又升級成文旅綜合體,成為城市更新的重要內容,寬窄巷子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范例。
前言
1.成都名片:錦里、春熙路和寬窄巷子成為了成都核心的名片。相對于錦里和春熙路來說,寬窄巷子更能體現百年成都的歷史傳承,更能體現城市生活記憶。
2.建設檔案:從寬窄巷子自身的演變、改造和商業運營的角度來講,其準備了五六年的時間,2008年6月14日正式開業。
3.商業檔案:基本定位為“老成都底片,新都市客廳”,內涵的“天府少城。”占地面積479畝,其中核心保護區面積66590平方米。寬窄巷子項目由三條步行街組成,且從中間用通道連通樓高1-2層,另外,在寬巷子兩端分別設置了東廣場和西廣場,步行街長約400米,寬巷子寬度也6-7米居多,窄巷子寬度為4米。日均客流量約4.5萬人次,月均客流量約120萬人次。每年解決就業3000余人,街區消費產值超3億元,獲得四川十大最美街道等稱號。
4.核心價值:寬窄院子的核心不在巷子,而在院子,在院子里的寬窄生活!寬窄本身是關于哲學,關于生活的態度,其背后也具有商業邏輯。
院落精神:寬窄巷子的成都文化基因
一、歷史基因:成都城市變遷印記
滿清進入中原以后,部分清軍遷入四川,成為八旗貴族聚居之所,少城子弟的張揚之地;民國時期成為達官貴人建設公館、民宅之地;解放后分配安置給國營單位職工居住;2003-2008年改造成為成都城市文化的會客廳。從兩三百年的歷程來看寬窄巷子打造了歷史烙印。
二、建筑基因:融合滿清貴族風格,西洋流派,川西民居等風格于一體
1.少城時代:將北方的胡同搬到四川。寬巷子前身為興仁胡同,窄巷子前身為太平胡同,井巷子前身為如意胡同。典型的北方胡同文化在四川扎根。
2.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時代:除四合院式建筑、川西建筑外,還有民國建筑、中西合璧式建筑,涵蓋不同時代的建筑風格。
3.成都會客廳時代:把院落改成餐飲、酒吧、酒店以及商業購物空間,營造出“閑在寬巷子,品在窄巷子,泡在井巷子”的街區商業體驗空間。
三、城市基因:成都休閑生活,成都城市性格
寬宰巷子作為城市空間,其內部的生活內涵體現了典型成都人的城市性格以及休閑的人生態度,包括吃完以及人的性格的體現。比如茶館、川劇等,都很好地傳載了城市性格。
四、民俗基因:成都民俗薈萃地
寬窄巷子具有小吃、茶藝、川劇、茶耳、手工木梳等民俗基因。寬窄巷子在把生活空間打造成商業空間的同時,也引入了成都的地方民俗文化。
寬窄巷承接了成都的城市歷史,城市性格和文化記憶。從歷史傳承角度,寬窄是一種精神、是傳承,是適應,是變通,是自在,是包容。
院落生活:休閑成都的寬窄巷子生活
一、總體布局介紹
寬窄巷子項目由三條步行街組成,且中間用通道連通,實現了人氣,商業的互動,也顯得非常人性化。在寬窄巷子兩端分別設置了東廣場和西廣場,起到聚集人氣的效果、提供促銷場地等作用。步行街長約400米,寬巷子寬以6-7米居多,窄巷子寬度為4米,街巷距離適宜聚集人氣。
二、寬窄巷子定位
寬窄巷子是中國首個院落式情景消費體驗區,再現老成都的生活韻味。三條巷子各承擔不同的功能和體驗氛圍:寬巷子代表閑生活,是成都生活文化的展現;窄巷子是一種慢生活,體現院落文化;井巷子代表新生活,主要面向年輕人,體現的是市井文化、現代文化。
從時間維度看,寬窄巷子在不同時間段突出不同的主題。上午以“看”為主,看歷史文化、街巷空間;中午以“吃”為主,吃處有成都映像、市井生活、茶馬古道等;下午核心是品茶、休閑;晚上的核心是泡吧。
三、代表性介紹
1、寬巷子:主要突出“閑”。業態特征上以街面向消費為主,業態內容上也展示文化、購物為主。觀頤,養生主題餐廳,提現成都的“吃”;四川味道,辣椒作坊,主營四川特色調味品、零食、展銷合一;記憶四川,非遺集中展示空間,四川特色文化產業推廣平臺;愷廬,快樂自在的居住地,典型提現四川的生活態度。
2、窄巷子:講究“品”,追求更深度的體驗。業態上以茶館、酒吧、非遺展示等為主,總體偏休閑功能有很強的圈子社交屬性。少城記憶,典型的擁有兩層樓的四合院落,以典型的非遺文化為主;星巴克,保留了川西民居風格的建筑形式,并在其中融入星巴克咖啡獨特的第三空間元素,體現休閑民居交流。
3、井巷子:以購物、市集和餐飲為主。休閑和零散購物類業態占比較大,整個街區消費檔次趨于中檔,人氣不足,商家經營狀況不佳。
院落記憶:寬窄巷子的少城記憶營造
一、建筑符號記憶(建筑風格)
1.院落:南方川西民居+北方滿蒙文化,青磚、灰瓦、棕木。寬窄巷子內部新舊建筑混雜,約有20%的老建筑得以保留,40%進行更新,其余40%均為新建。既體現了南方川西民居的特色,也包含了北方滿蒙文化的內涵,把胡同文化與成都的院落文化結合。
2.門頭:磚門,簡潔、大方、精致。從成都的墻可以看到明代和清代的建筑符號,不同的門頭也體現了不同的建筑風格,比如以磚門頭的形式出現,營造出莊重、宏偉、高大的視覺效果。小尺度磚門頭多為次要院落,其門頭形式簡潔、大方,有一定的現代感,木門頭整體尺度一般,但卻十分精致、細膩,融入了眾多傳統元素,大院的文化和風格就是通過門頭來表達出來。
3.細部特點:保護有價值的建筑、構筑物及建筑細部,木雕、石刻等,這些細節就是歷史的載體。
二、非遺文化記憶
在“記憶四川”和很多非遺文化店中都會體現出當地扎染、銀花絲制作技藝、糖畫、道明竹編等非遺文化技藝,“非遺寬窄院”包涵“趣玩、技說、創意、味道”四大板塊,這就是情景式商業的方式,以“非遺+平臺+產業”為模式打造的院落非遺體驗場景。
三、味蕾小吃記憶
糖油果子、缽缽雞、夫妻肺片、三大炮……寬窄巷子的小吃可能沒有小街小巷的地道,且價格會有點小貴,但寬窄巷子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這也是寬窄巷子所要承擔的價格。
四、景觀互動小品
景觀小品——既有成都傳統元素,又有現代藝術品點綴,傳統與現代融合。不管是墻上的二維畫(立體畫),還是川劇的角色扮演,包括大熊貓的元素和木偶形象,這些景觀都將成都歷史IP文化通過雕塑或者小品的形式來進行了提煉和展示,讓游客直觀的感受到成都文化的氛圍。
五、主題展覽活動
為了讓外來游客深度感受外來文化,就有了白夜主要是視覺、詩歌、電影類先鋒展覽和講座活動,這些活動也是要圍繞成都的生活、文化、習慣主題來向大家分享。
成都的城市記憶在“寬窄”之間:寬窄巷子的巷子、院子,是城市記憶的傳承和表達,院子里用小吃、非遺、創意等去激活人們對成都城市的、院子的記憶。寬窄巷子就是抓住了成都特色小吃、非遺文化、川劇變臉、手工創意和一系列活動向游客進行展示傳遞,這就是寬窄巷子將當地文化挖掘出來的方式。
寬窄巷子中也有很多的名人文化、壁畫展示和傳教士等歷史元素,寬窄巷子對這些歷史元素沒有像其他地方一樣直接去做一個名人的院落或者文化的景點,而是將這些歷史文化作為一個背景,通過商業的模式去活化文化,同時也通過文化體驗的方式去活化。
但這也會有一些問題的出現,比如現代化商業與民俗文化的融合而產生變化,失去了“童年”、“小時候”的味道和精髓,但是以我們看來,商業是一個基于市場和文化的流動性模式,商業可能會在某一個時間段里面會比較突出商業價值,這時候也會通過市場和政府將文化“拉回”,文化回歸,文化和商業兩者間本就是存在著矛盾。
那么如何去保存兩者間的平衡?那就需要我們去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對城市記憶方面,寬窄巷子就沒有太去過多的往原物保存、修復、保護的角度去傳承,而是通過商業的模式去活化文化,傳承文化。
院落商業:寬窄巷子的情景體驗玩法
一、街巷門院關系
1.街區---街道---門廳---院落,由各個巷子組成一個具有空間層次感的街區,比如淺層游覽空間——街道,中層消費空間——門廳,深層體驗空間——院落,從街區到街道,從街道到門廳,從門廳到院落,實現了由動-靜的過渡,間層次鮮明,各具特色,使游客有步隨景異的直觀感受。寬窄巷子這種街巷門院的關系可能會作為未來休閑度假商業模式的一種形態。
2.街巷動線分析,寬窄巷子從空間轉換上,通過入口、廣場、街道來串聯寬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一方面拓展了消費空間,另一方面增加了三條巷子之間的聯系。實現了人氣、商業的互動,設計一條主街,然后再將主街人氣分流到其他街巷,營造立體的業態生存空間。
3.從街巷尺度來看,街巷的尺度也會與游客體驗感有著密切的關系,也與人流量有關。
4.抬高式樹池、座椅、景觀墻、移動商戶,調節街道尺度,增加空間緊湊感。首先,寬窄巷子通過“綠化+樹池”的方式增加了商街空間緊湊感,兼顧聚集人氣,其次為了游客的體驗感而增加了座椅,最后也添加了景觀墻、網紅打卡點、街邊藝人吸引人氣,聚集客流,這些方式都使寬窄巷子將生活街區營造成了具有商業氛圍和深度體驗感的街區。
二、院落業態植入
院落消費的休閑屬性、體驗屬性、社交屬性、專屬屬性。比如以餐飲消費為核心的餐廳、咖啡店、小吃店和酒吧,以酒店型消費的精品酒店和民宿,以文創、非遺為核心的書店形式,以文化消費為核心的邪院、藝術院落和展覽展演,還有以互動景觀和廣場為主的公共活動消費,這五大類院落消費都體現了院落消費的四大屬性,寬窄巷子院落的屬性在今看來,非常符合休閑度假產業未來所發展的深度休閑消費方向和情景體驗消費方向。
三、生態綠化營造
寬窄巷子在生態綠化營造方面也值得我們學習。寬窄巷子中很多都是一個門店挨著一個門店的街道形式,這種形式大多是現代商業街道的模式,但是在寬窄巷子利用樹池、高大樹木、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等方式營造生態感,弱化現代商業氛圍,也給游客提供了休息場地和遮陰地點,有效降低門店室內溫度,垂直綠化帶也給街區營造了整體生態感。
四、移動商業設置
移動商業窗口不僅是一個小型移動售賣點,也是一個小型的文化展示窗口,更是一個與消費者產生互動和體驗的窗口。院落形式的缺點就是展示空間場地有限,游客在室外公共空間的體驗度會有所降低,那么移動商業窗口點的設計就會彌補這一缺點,將主力店的消費空間放在店內,通過門口的移動窗口展示將游客吸引到店內,增加游客逗留時間,調節游客節奏。
五、日常活動運營
1.寬窄茶會。成都人愛喝茶,成都茶文化也是非常豐富,成都茶文化已經是成都休閑文化的一種體現,所以每年3-4月寬窄巷子推出以“寬窄茶會”為主題的系列活動,讓“寬窄茶會”成為成都茶文化名片、成為新的茶文化發生地,讓游客在寬窄巷子體會到以茶為載體的成都休閑生活方式。
2.街頭音樂節。街頭形式的小型音樂會也會調動人群的活躍性,增加游客體驗的新鮮感和活力感。寬窄巷子也陸續舉辦了“寬窄街頭音樂季”、“夏日復蘇樂動寬窄”為主題的系列活動,為街頭音樂搭建展示平臺,使寬窄巷子成為成都音樂文化交流中心之一。
3.寬窄巷子跨年搖滾音樂會。這個音樂會是成都原創音樂活動中的演出活動品牌,在全國各地眾多的音樂節中占有重要地位。
4.寬窄講堂。成都的寬窄巷子中有很多名人,所以寬窄巷子也會定期的開展一些以生活、建筑、歷史、人文為核心的講座和文化交流活動。
5.井巷子市集。這是以井巷子市集為主來舉辦大型主題活動和小型主體活動,將這些文化市集活動作為以后吸引文化創意創作人士的一大熱點,2012年元旦,寬窄巷子重磅推出“井巷子市集*iMART創意市集專場”,打造了西南首次綜合性的頂級創意市集交流活動,這有可能會成為今后產業人才的孵化點。
六、院落商業方法論
院落商業更多的偏向社交和深層互動交流的屬性,由此也會與人的聯系會更加的緊密,這也是與傳統的商業街區不一樣的地方,這就需要我們去構建一個新的商業社會和院子生活方式和商業模式,去形成一個院落式情景體驗空間。
七、寬窄巷子的得與失
1.院落功能轉換,獨特的院落經濟:一方面充分的體現老成都休閑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院落舊有的單一居住功能將得到置換和豐富,向以“文化、商業、旅游”為核心的功能轉變,更為適合休閑度假的旅游。
2.院落建筑記憶新舊融合:通過保留部分老建筑、翻新部分建筑,新建部分建筑的方式,既有了嶄新的面貌,又融合了老川西和歐式的風格。
3.街巷院落尺度的設計思路:以樹池、座椅、景觀墻、移動商戶,調節街道尺度,增加空間緊湊感。店鋪大門、櫥窗、景觀按照1:1:2的比例搭配,營造較好的視覺效果。
4.院落商業運營的業態布局:合理的商業業態布局以及“政府、公司、商戶”三位一體的運營保障機制,很好的實現了寬窄巷子的商業盈利。
關于井巷子人氣不足問題,對于商業街區來說,不可能每條街的人流量都大,有靜有動。從寬巷子到窄巷子,再到井巷子,其人流是一層一層的細分。井巷子人氣不足,是一個很自然的狀態,也是一種自然規律。每條街道,沒必要做到人潮涌動,它只需要滿足某一部分人群,能夠與主街形成良性的互動,或者形成主街的補充,其實也會發展地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