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西金(華)衢(州)盆地西北邊緣角落,掩藏著一座有“中國最美農耕村落”、“中國鄉土文化建筑博物館”美譽的新葉古村,內有200多座明清古建筑,以及800多年傳承有序的人文積淀。
新葉寓意萬象更新
800多年前,這里住著白、夏兩姓,后來,有個叫葉坤的人從外地入贅到這里一個姓夏的人家做了上門女婿,后來,葉坤的后人恢復葉姓,村里就成了白、夏、葉三姓共居的局面,村名也叫白夏葉。經過幾百年的傳承,白、夏兩姓的氏族舉族外遷,只剩下葉坤這支葉姓家族。
根據歷史記載,白夏葉一直以來都歸金華蘭溪縣管轄。1951年7月劃到壽昌縣,為紀念此事,改白夏葉為新葉,寓“萬象更新”之意。和其他的古村落一樣,隨著經濟水平和住房需求的提升,古建筑群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一點點被水泥鋼筋吞噬。2000年之后,新葉古村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陳志華、樓慶西、李秋香教授等有識之士的幫助下,開啟保護和修復工作。
200余幢明清建筑
說到底新葉村就是一個葉姓血源村落,從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開始計算,至今繁衍30多代,傳承有序,村落布局沒有突破元明時期規劃的輪廓,200余幢明清建筑,16座祠、廳、堂、閣、塔、廟,村中近百條巷弄縱橫交錯,將戶與戶、房與房連成一個有序的整體。有歷史學家說,幸虧新葉人夠“窮”,才會對古村的破壞不多,幸虧新葉村夠封閉,800多年的耕讀文化得以完整保留,這里簡直是古村落研究的“富礦”。
村口有座白色古塔,古塔叫摶云塔,從莊子《逍遙游》“摶扶搖而直上者九萬里”得來。葉氏宗族世代傳承“耕可致富,讀可修身”的理念,因為種田是農民的本分,而讀書則是農家子弟追求功名的唯一道路。所以又在塔下建了一座文昌閣,供村里人讀書之用。塔與閣和諧地組合在一起,成為村中最為優美的風景點。從摶云塔入村,走進新葉的幽長古巷,它七拐八彎,仿佛永遠都走不到盡頭,轉了半天,很可能又會轉到原處,難怪有人驚嘆,走進新葉,就是走進入了一個大大的迷宮。在20世紀90年代,就有盜賊盯上了祠堂里懸掛的多塊進士牌匾,結果偷到手之后,卻在古村的巷弄里迷了路,最終被抓獲。因此,外地人進入新葉古村,一定要有當地人帶路,否則很有可能就迷路啦。
國戚第和新葉昆曲
到新葉村,最值得一去的除了摶云塔和文昌閣,就屬葉氏總祠堂——有序堂,又叫國戚第。根據葉氏家譜記載,明萬歷年間,皇太后病重,朝廷貼出皇榜,要招天下名醫為皇太后治病。新葉有位土郎中,名叫葉遇春,他揭了皇榜,去了京城,請求為皇太后治病。經葉遇春的精心醫治,皇太后果然好了,皇帝非常高興,就把京山王的孫女嫁給了葉遇春的次子葉希龍為妻,這樣一來,葉遇春就成了皇親國戚,葉氏宗祠有序堂也受封匾“國戚第”。這是新葉歷史上葉氏的最高榮光。
除了種田、讀書,新葉人還有一樣文娛活動一直舍不下,那就是聽戲、唱戲。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劇種——昆曲,傳承至今演變為新葉昆曲,有正兒八經的新葉昆腔坐唱班,現在除了成人,新葉村的小學生也成為新葉昆曲的繼承人,每到農歷三月初三,即中國傳統的“上巳節”,新葉人以氏族為單位舉行迎神祭祀活動,坐唱班的大人小孩自然要全部出動,唱作念打,過足戲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