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物華天寶,人杰地靈,自古名人輩出,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名人客寓或定居,留下了大批的名人故居(舊居)。這些名人的生平不僅折射出杭州的歷史文化、思想變遷,也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些故居(舊居)既是杭州傳統建筑、近現代建筑發展的縮影,更是杭州悠久歷史、燦爛文化的精華所在。
蔣莊位于杭州西湖風景名勝區花港公園內,地處西湖小南湖北岸,蘇堤的映波、鎖瀾二橋之間,面對南屏山與九曜山,現為浙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蔣莊原名小萬柳堂,是無錫人廉惠卿的別墅,其夫人便是辛亥革命“鑒湖女俠”秋瑾之友、女書法家吳芝瑛。因廉惠卿不善經營,家計日窘,于清宣統年間將小萬柳堂轉售給南京人蔣蘇庵。蔣蘇庵購得小萬柳堂以后,改建屋宇,廣植花木,易名“蘭陔別墅”。因別墅的主人姓蔣,杭州人遂稱它為“蔣莊”。蔣蘇庵曾是“儒釋哲一代宗師”“國學大師”馬一浮的學生。1950年,應弟子蔣蘇庵之請,馬一浮先生移居蔣莊,這里被辟為智林圖書館編纂處,并在此地長期居住和工作。1990年,蔣莊作為馬一浮紀念館對外開放。
馬一浮(1883年—1967年),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號湛翁,別署蠲翁、蠲叟、蠲戲老人。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思想家、詩人和書法家。馬一浮是引進馬克思《資本論》的中華第一人,與梁漱溟、熊十力合稱為“現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學校歌》的詞作者,浙江大學原教授。于古代哲學、文學、佛學造詣精深,又精于書法,合章草、漢隸于一體,自成一家。
小萬柳堂初建時為一棟帶有歐式風格的別墅,蔣蘇庵買下后,對屋宇、環境作了大的改動和整修,打造成了東方風格莊園——蔣莊,其中定香橋6號建筑建于1901年,10號建筑建于1923年。平面布局因地制宜,前堂后園,不拘一格。
全莊分主樓、西樓和東樓。主樓作為書房和居室,裝修較精致,采用小青瓦歇山頂,四周為走馬廊,與西樓外廊相接。西樓為服務輔助用房,裝修較簡。東樓是遠離主樓的三間小屋,正面重檐,底層是向外延伸的弧形鵝頸椅加玻璃窗,兩側辟小門,南北“觀音兜”式山墻頗為別致。它的后檐設直跑式樓梯。南邊山墻筑有湖石壁山,小橋池水,可攀登出入。假山東端設曲椽花架、月洞門,虛中有實,高低錯落,景色幽深。
蔣莊是采用現代建筑材料、按照中國園林的傳統手法建造起來的一座近代莊園。它同杭州其他庭院的顯著不同之處在于新材料和新工藝,在當時,蔣莊大膽采用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其掛落、欄桿、花架等部件也用鋼筋混凝土制作,工藝精細,是中西結合的代表作。蔣莊與園林融為一體,樓堂亭榭,錯落有致,云墻逶迤,花木扶疏。湖畔小亭、花架、定香橋,空間疏透,可借蘇堤、雷峰夕照、九曜山之景觀,達到小中見大的藝術效果,因此蔣莊的布局、結構具有較高的美學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