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園,現在的園門在蘇州閶門內下塘中段,泰伯廟東面的五峰園弄,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間,它是眾多蘇州園林中較為著名的園林之一。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五峰園為長州尚書楊成所筑,俗稱“楊家園”、一說園為文征明之侄畫家文伯仁所筑,文伯仁號五峰老人。園中聳立五座太湖石峰,高二丈,頗極皺瘦玲瓏之致,并峙高阜間,形似老丈,又名五老峰,分別為“丈人峰”、“觀音峰”、“三老峰”、“慶云峰”及“擎云峰”。全園以五峰勝,輔以水池,有峭壁、峽谷、山洞、石橋、古樹、旱船、園亭、巖洞等景,形成了獨具風格的中國文化藝術特色。
假山上的五座太湖石峰,為園中主景。各高二丈許(約七米左右),玲瓏瘦皺的體態,因形似老丈,故名五老峰。這五座石峰的來歷,稽考古籍,有二種說法:
一說,這些石峰都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當時蘇州人朱面是宋徽宗的寵臣,負責采辦“花石綱”,設蘇杭應奉局,對太湖中和民間收藏的異石,窮極搜羅,運至汴京起造皇家園林“艮岳”。據徐大焯《燼余錄》記載:朱面主辦“花石綱”時,毀閶門內北倉,為自己營造了一座養植園。栽種大量盆花,每逢春秋盛日,必供設數千盆,紅紫芳菲,引人入勝。后來朱面事敗,被宋欽宗誅殺,養植園中的花木,也被砍斫為薪,僅存二丈大石六、七方,亂堆在柳毅橋畔。明代時,被移至五峰園中。
又一說,北宋熙寧年間,梅宣義曾在桃花塢(今高長橋附近)建有一座五畝園,又稱梅園。內有清池奇石,并峙五座石峰,名丈人峰、三老峰、觀音峰、桃塢慶云峰和擎天柱,各高二丈許。明代,五畝園逐漸衰落,石峰被移置閶門內五峰園中。
綜上所述,無論何種說法,反正這五座石峰,都是太湖石峰中之佼佼者,在蘇州園林中足可與冠云、瑞云諸峰相媲美,確為不可多得的名峰異石。
園內柳毅墓,也是一處值得傳誦的古跡。雖然唐代李朝威所著傳奇《柳毅傳》稱柳毅籍貫是湖南,但在《異聞集》、《吳縣志》等書中,卻明確指出:唐代儀鳳年間的儒生柳毅,字道遠,吳縣人,居住在閶門下塘。他的居宅附近,有座柳毅橋。據南宋《平江圖》所示,橋在今張廣橋之西,南面隔河與皋橋相望,這是一座風姿秀美的石拱橋。而《吳門補乘》、《五畝園小志》等書,則有柳毅墓在五峰園中的記載。蘇州還有多座水仙廟、柳仙堂,都是祭祀柳毅的。在洞庭東山,還有一口柳毅井,“舊井潮深柳毅祠,封書誰識洞庭君?”柳毅傳書的故事,在蘇州一直流傳至今。
該園屢易其主,幾度荒廢,1982年五峰園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曾稍加保護整修,于1998年10月1日修復完畢,正式對外開放。每年農歷四月份去玩最是熱鬧,每年農歷的四月十四是蘇州著名的傳統廟會——軋神仙節,到時候石路一帶人山人海,各種蘇州特色的小吃、工藝品,民間藝人等都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