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民宿服務質量規范》(GB/T39000-2020)已于近期正式實施。基于民宿行業設施設備、建筑安全、衛生環境、價格質量等市場管理要求,有關管理部門統一制訂民宿服務質量規范,有其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這是在2017、2019基礎上的第三版標準,你是怎么看新標準的?
標準號:GB/T39000-2020
發布日期:2020-09-29
實施日期:2020-09-29
標準類別:產品
中國標準分類號:A12
國際標準分類號:03.080.99
歸口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執行單位:中國標準化研究院
主管部門: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丨前言丨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
本標準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德清縣文化和廣電旅游體育局,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莫干山民宿行業協會、質星檢測認證(上海)有限公司,江蘇省質量和標準化研究院,山東省標準化研究院,江西省標準化研究院、云和縣農業農村局。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奚經龍、云振宇、唐建輝、應珊婷、沈斌莉、戚芳麗、仝國棟、姚晗珺、潘洋、馬曉蕾、劉彥林、楊國亮、孫紅、門一中、侯月麗、安站、陳亞茹、羅坤、毛煒翔、張悅、朱至珍、劉朝平、劉杰、張易文、李云偉。
鄉村民宿服務質量規范
Specificationofservicequalityforruralhomestayinn
(GB/T39000-2020)
一
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鄉村民宿的術語和定義、基本要求、設施設備、安全管理、環境衛生、服務要求、持續改進。
本標準適用于鄉村民宿的服務與管理。
二
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GB/T10001.1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1部分:通用符號
GB/T10001.2標志用公共信息圖形符號第2部分:旅游休閑符號
GB1493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消毒餐(飲)具
GB15630消防安全標志設置要求
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
三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
3.1鄉村民宿ruralhomestayinn
位于鄉村內,利用村(居)民自有住宅、村集體房舍或其他設施,民宿主人參與接待,方便客群體驗當地優美環境、特色文化與生產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場所。
3.2民宿主人hostafhomestayinn
民宿經營管理者。
3.3文化主題culturaltheme
在建筑設計、空間布局、裝修裝飾、景觀營造、服務內容和方式等方面,體現某種地域、歷史、民族或鄉土特色的文化內涵。
四
基本要求
4.1經營場地應符合當地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民宿發展相關規劃,無自然災害(如塌方、洪水,泥石流等)和其他影響公共安全的隱患。
4.2應依法取得相關經營證照,持證經營。
4.3應誠信經營,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明碼標價,無虛假宣傳、短斤缺兩等商業欺詐行為。
五
設施設備
5.1建筑
5.1.1主體建筑風貌應與當地的人文民俗、村莊環境景觀相協調。附屬設施應與主體建筑風格相協調。
5.1.2室內外設計宜體現出主題特色,空間造型美觀,裝修格調、材質、工藝、色彩等方面與主題相符。
5.1.3文物建筑改造為民宿時,應符合文物部門的有關規定。
5.2客房
5.2.1主、客區相對獨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采光、通風、照明、隔音、遮光條件良好。宜有不同類型的特色客房。
5.2.2客房用品、用具應配置齊全,材質合格,使用方便。不主動提供一次性日用品。
5.2.3宜根據所在地氣候配備取暖、降溫設備,制冷,制熱效果良好。
5.2.4客房內宜設有多種規格的電源插座,應有2個及以上供客人使用的插位,開關與插座位置合理。
5.2.5客房宜單設衛生間,通風、照明條件良好,并配置必要的輸助設施及盥洗用品,干濕分離,應有除臭和防滑措施。給排水設備完好,宜24h供應冷、熱水,水流充足。
5.3餐廳
5.3.1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面積大小應與最大接待能力相匹配,采光、通風條件良好。
5.3.2餐具、消具等各種器具配套,無破損,應有衛生的存放空間。
5.4廚房
5.4.1功配完善,布局、流程合理,地面經硬化防滑處理,配備通風排煙設施和消防設施。
5.4.2配有與接持能力相匹配的冷藏、冷凍、消毒等設施設備,生、熟食品及半成品應分柜置放。
5.4.3應有專門放置臨時垃圾的設施并保持其封閉,排污設施(如地槽、抽油煙機和排風口等)保持清潔、通暢。宜設有餐飲污水隔油設施。
5.5公共衛生間
宜設有公共衛生間。通風、照明條件良好,沖洗設備完好,有防滑措施,各種耗材(如衛生紙、洗手液等)補充及時。
5.6停泊場所
宜自備或附近有與接待容量相適應的交通工具停泊場所,車輛等停放安全、有序。
5.7標識標牌
公告類(如規章制度牌)、名稱類(如民宿名稱標識牌)、警示類(如禁煙標識牌)、指引類(如行路指引牌)標識標牌設置齊全、顯目,并應符合GB/T10001.1、GB/T10001.2、GB15630等規定,制作和維護良好,位置合理,與環境協調。宜根據需要提供多種語言標識。
六
建筑安全
6.1安全責任人
應明確安全責任人,建立治安、消防等各類安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安全管理責任。
6.2建筑安全
6.2.1建筑物系合法建筑,應符合有關房屋質量安全要求,無亂搭亂建設施。
6.2.2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應符合有關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依法設計,施工。
6.2.3改建的建筑物,不破壞建筑主體和承重結構,必要時應采取加固措施并進行安全鑒定,保證建筑使用安全。
6.3設施設備安全
6.3.1水,電、氣、暖等設施設備及防盜、救護、消防、衛生,娛樂休閑等設施設備應定期檢查和保養,保持狀態良好,安全可靠。
6.3.2廣告牌、空調機等室外設施設備及線路應安裝規范、牢固,不影響通行及人身安全,視覺效果好。
6.3.3易發生危險的區域和設施應設置顯目的安全警示標志,并提前告知安全注意事項。
6.4食品安全
6.4.1食品貯存、加工操作應符合國家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的要求。
6.4.2食(飲)具衛生應符合GB14934的規定。
6.4.3生活用水(包括自備水源和二次供水)應符合GB5749的要求。
6.4.4應建立食品及食材進出臺賬制度,來源可追溯。
6.5人身財產安全
6.5.1宜備有客人常用、應急且在保質期內的外用非處方藥品和醫療用品(如創可貼等),并與周邊醫療點建立聯系機制。
6.5.2應建立客人人身財產安全保障制度,并與就近派出所或警務站(室)建立聯系機制。
6.5.3應建立客人隱私權保護體系,有效保障客人隱私權益。
6.6治安消防安金
6.6.1治安安全
應符合國家及當地民宿治安安全的有關規定,治安安全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安裝并能熟練使用旅館業治安管理信息系統或手機應用程序(APP)住宿登記系統;
b)按照公安機關管理要求嚴格落實住宿實名制登記工作;
c)在主要出入口設置監控設施,保存監控記錄30天以上;
d)實行值班制度,發現可疑情況和違法犯罪活動,立即向公安機關報告。
6.6.2消防安全
應符合國家及當地民宿消防安全的有關規定,消防安全管理描施包括但不限于:
a)每間客房應設有開向戶外的窗戶,確有困難時,可開向開敞的內天井;窗戶不宜設置金屬柵欄、防盜網、廣告牌等遮擋物,確需設置時,應能以內部易于開啟,并可供客人逃生;
b)每間客房應在明顯部位張貼疏散示意圖,并按照住宿人數每人配備手電簡、逃生用口罩或消防自救呼吸器等器材;
c)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應保持暢通,3層及3層以上樓層應每層配置逃生繩等逃生設施;
d每25㎡應至少配備一具2kg以上水基型滅火器或ABC干粉滅火器,并放置在各層的公共部位;
e)廚房與建筑內的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防火分隔措施。
6.7安全應急預案
應有火災、食品安全、疫情預防、治安事件等各類突發事件的處置應急預案,定期演練。
七
環境衛生
7.1衛生及消毒
7.1.1各區域應保持環境整潔衛生,物品擺放有序,無亂堆、亂放現象,建筑物及各設施設備無剝落、無污垢、無積塵。
7.1.2公共用品應一客一換一消毒;若提供非一次性拖鞋,應配備相應的消毒設施。
7.1.3各區域應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蒼蠅、蚊子等其他有害昆蟲及其孳生條件。
7.1.4飼養的寵物、家禽、家畜應有相應的衛生防疫和安全隔離措施。
7.1.5垃圾箱或桶布局合理,垃圾宜實行分類收集,清掃及時,日產日清。
7.2環境保護
7.2.1裝修裝飾材料應使用綠色環保材料,室內環境污染物濃度限量應符合GB50325的要求。
7.2.2污水應經無害化處理,排放應符合國家及當地環保部門的規定。
7.2.3服務設施建設、經營服務活動等不對周圍環境產生聲、光、氣等污染。
7.2.4在不降低客人舒適度的前提下,宜選用綠色環保產品。
八
服務要求
8.1一般要求
8.1.1立足屬地資源稟賦,挖掘和傳承地域文化內蘊,宜打造特色文化主題民宿。
8.1.2有充分利用當地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停車場、數字化導覽系統、民俗文化等農業農村公共服務資源,滿足客人服務需求。
8.1.3宜針對親子等不同客群需求,提供特色化服務。
8.1.4應尊重客人的民族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主動了解生活和飲食禁忌,提供個性化服務。
8.1.5對殘障人士、老年人、兒童、孕婦等需要幫助的特殊客人,宜提供必要的設施設備,優先服務。
8.1.6宜根據客人需求提供全程行程規劃,活動安排等管家式服務。
8.1.7設有接待處,宜24h提供咨詢、接待、入住登記、結賬、留言等服務,服務響應及時。
8.1.8宜實現網上宣傳、問詢、預訂、投訴等功能。宜免費提供覆蓋各區域的安全、高速的無線上網服務。
8.2從業人員
8.2.1從業人員宜以當地村民為主,應持有效健康合格證明,積極參加各類相關培訓,掌握服務接待基本知識和技能,舉止文明,態度友好。
8.2.2主要從業人員應掌握基本急救知識及操作技能,并具備突發事件處置能力。
8.2.3根據客人需要,從業人員能用多種語言或借助實時翻譯設備進行接待服務。
8.3服務內容
8.3.1間詢服務
8.3.1.1宜提供現場、電話、網絡等多種咨詢方式,能準確和耐心解答民宿地址、位置、客房價格、主題特色以及當地民俗文化等常見問詢問題。
8.3.1.2宜提供可供網上查詢的民宿相關動態信息,信息應客觀,真實。
8.3.2預訂服務
8.3.2.1宜提供現場、電話、網絡等多種預訂方式,預訂手續便捷,預訂信息有效。
8.3.2.2遇客房預訂已滿情形,可向客人推薦周邊民宿。
8.3.2.3遇訂單變更或取消情形,應及時、有效處理。
8.3.3接待服務
8.3.3.1民宿主人宜主動迎送客人,與客人分享民宿故事、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8.3.3.2有條件的民宿,可提供電子化、自助式的入住服務。
8.3.3.3接待處宜提供公用電話、物品寄存、雨具和充電設備出借等服務。
8.3.4客房服務
8.3.4.1根據氣候和不同地區的實際需要,宜在客人到達前保持客房溫度適宜、空氣清新。
8.3.4.2位于山區、海邊的民宿,宜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采取必要的防潮或除濕措施。
8.3.4.3宜主動引領客人至客房,介紹入住服務內容,幫助客人熟悉客房設施設備使用,告知注意事項。
8.3.4.4根據需要,宜提供多種規格的寢具,寢具鋪設應方便就寢。
8.3.4.5宜配有當地民俗文化、農副土特產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介紹、衛生防病宣傳等資料。
8.3.5餐飲服務
8.3.5.1應提供早餐,如不能供餐應提供替代方案。宜提供中餐、晚餐。
8.3.5.2宜采用當地食材,提供當地風味小吃、農家菜或特色藥膳。菜肴烹調制作宜體現農家風味,地方特色。
8.3.5.3宜提供當地自釀酒、飲料等特色飲品或特色面類食品。
8.3.5.4餐具、酒具、廚具材質、樣式的選擇和擺放宜體現當地鄉村特色、文化特色。
8.3.5.5宜主動介紹菜式特點,引導客人合理點餐,提但健康飲食。餐飲解說宜體現文化內涵。
8.3.5.6宜提供可供客人親身體驗農家菜、農家小吃制作的共享農家廚房。
8.3.6休閑體驗服務
8.3.6.1宜提供庭院、綠地、觀景臺、茶吧或書吧等公共空間。
8.3.6.2本地民俗事象宜適當納入客人體驗服務項目,事象應展現本真性。
8.3.6.3宜提供農事、非遺、文創、科普、研學、體育、藝術、康養等體驗性或參與性活動項目。
8.3.6.4宜與周邊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園區建立聯系,向客人推介當地手工藝品、中藥材、農副土特產等特色商品。
8.3.7離店服務
8.3.7.1宜提供現金、儲蓄卡、信用卡、常用的網絡支付等多種結賬支付服務,能提供正規發票。
8.3.7.2宜提供當地農副土特產品、手工藝品等特色伴手禮。
8.3.7.3遇客人在店遺失物品情形,應迅速聯系,妥善處理。
九
持續改進
9.1服務改進
9.1.1應建立并實施服務投訴處理機制,包括但不限于:
a)設立如電話投訴、網絡投訴、意見簿等有效投訴渠道,并向客人明示,收集意見和投訴問題;
b)在合理或承諾的期限內完成投訴處理,處理結果應及時向投訴者反饋。無法有效處理的,應向投訴者耐心解釋;
c)所有投訴應有記錄,并可提供投訴處理的進度查詢。
9.1.2應建立并實施服務補救措施的管理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a)服務補救方針;
b)服務失誤分析和分類;
c)服務補救預案及措施;
d)服務補救結果評價。
9.1.3應制定和實施服務改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對不合格服務和投訴進行控制,識別和分析原因,及時采取糾正和預防措施;
b)定期對服務質量進行自我評價,結合客人反饋意見與自我評價結果采取改進措施,持續改進服務質量。
9.2鄰里關系維護
9.2.1應建立并實施鄰里關系維護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a)自覺遵守村規民約,尊重當地社會風俗和生活方式,并提前告知客人注意事項;
b)積極參與當地公益事業或公益活動;
c)主動融入當地社群活動,與鄰里建立互幫互助關系;
d)與鄰里保持良好溝通,及時糾正占用鄰里土地等損害鄰里利益的行為。
9.2.2應定期對鄰里關系狀況開展自我評估,結合評估結果采取有效措施,持續改善鄰里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