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明確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同年10月,公布了127個特色小鎮名單。2017年6月初,住建部再次要求6月底前各省上報300個特色小鎮推薦名單,且以旅游文化產業為主導的特色小鎮推薦比例不超過1/3。
政策層面的高度重視是引發社會各界集中關注特色小鎮并逐漸形成熱潮的重要原因之一。據相關研究機構統計,截至2017年1月份,全國共發布特色小鎮相關政策105個,其中有21個省、自治區以及33個地級市都先后發布了特色小鎮相關政策。

部分房企分享特色小鎮“蛋糕”
自2016年相關部委公布特色小鎮名單和發布相關政策后,目前已有多家房企披露涉足小鎮建設計劃。據媒體報道,截至目前至少有20多家房地產開發企業明確提出要進軍特色小鎮領域,其中有部分企業已開始動工建設。這些企業中,已經有些企業將產業小鎮作為企業主營業務發展或企業發展的重要板塊。
推進特色小鎮發展,綜合考慮了城鎮化、民間資金的投資引導、文旅產業發展等因素,對于培育新產業和提升城鎮居住品質有積極的意義。很多房企積極參與此類項目,既看到了此類產業的市場機遇,也為其轉型提供了一個較好的平臺。
作為行業啟動特色小鎮建設最早的企業之一,碧桂園已經成功布局了5個科技小鎮,有了較好經驗。其相關負責人表示,創新小鎮計劃投資總額約1300億元,建設周期長達5至8年??萍夹℃傎Y金回籠周期比傳統的房地產項目周期要長,碧桂園已做好了長期計劃,現金流回正周期放寬到3~5年。
新形勢下,華僑城立足于把握國家發展戰略、國企改革、產業轉型升級。華僑城股份公司總裁王曉雯則透露,未來華僑城將構建100座具有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特色的小鎮,創造20萬個創業和就業崗位。據媒體報道,華僑城在自然風景區和文化旅游小鎮項目開發方面,從2016年5-11月已累計投資5000億元。這無疑都為以后布局“文化+旅游+城鎮化”、“旅游+互聯網+金融”戰略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及資金。
時代地產2017年的發展策略中,提到將參與特色小鎮的建設。時代地產董事會主席、行政總裁岑釗雄宣布5年內將投資9000億元布局30個“未來小鎮”項目。未來小鎮位于一線城市或強二線城市周邊,占地1-3平方公里,距離中心城區駕車通常在1小時之內,擁有一個或多個產業鏈條完整的特色產業,創造集產、城、人、文于一體,智能化、生態型、活力四射、極具未來感的特色產業小鎮。
綠地控股則把特色小鎮模式納入2017年發展戰略,將重點選擇有大城市購買力溢出效應、有產業導入支撐的一二線重點城市遠郊及周邊,投資啟動特色小鎮大盤項目。計劃重點圍繞智慧健康城、文化旅游城兩個題材,形成開發模型和產品系列。目前已在寧波、上海、山東等地遠郊及周邊儲備10~15個特色小鎮大盤項目。
對于華夏幸福來說,特色小鎮的打造與其深耕十余年的產業新城可謂一脈相承。華夏幸?;鶚I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葉珺表示,將充分發揮已有的PPP模式經驗,將其引入特色小鎮,探索特色小鎮PPP模式。據其介紹,目前華夏幸福在大廠、嘉善、香河等地打造的影視小鎮、人才創業小鎮、機器人小鎮等已初具規模。
陽光城方面,目前已在北京周邊、福建等區域發展啟動10個以上影視小鎮項目。希望打造集影視娛樂、藝術創作、文化旅游、商業休閑、生活居住于一體的國家級示范小鎮。
破解融資渠道收緊
最近一段時期以來,房企境內發債停滯、銀監會收緊開發貸、嚴禁理財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證監會嚴控私募資產管理計劃等資金鏈監管全線收緊。
而信貸政策對特色小鎮項目的傾斜,以及地方大量資金投入和扶持政策,是吸引房地產企業樂此不疲的布局特色小鎮的原因。
2016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加快美麗特色?。ǔ牵╂偨ㄔO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政府利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共同發起設立特色小鎮建設基金;鼓勵國家開發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以及其它金融機構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勵有條件的小城鎮通過發行債券等多種方式拓寬融資渠道。
2017年2月8日,國家發改委聯合國家開發銀行發布意見指出,將發揮資本市場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作用,盤活貧困地區特色資產資源,為特色小(城)鎮建設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各級發展改革部門和開發銀行各分行要共同推動地方政府完善擔保體系,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改善當地金融生態環境。
因此,通過布局特色小鎮可以打通政府資金、社會資本和金融機構三方融資渠道,通過吸引多元化投資主體,并讓其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來破解特色小鎮建設的“融資難”問題。

拿地成本較低
由于一二線熱點城市拿地成本高企,房企毛利率及凈利率持續下滑,再加上去年以來延續至今的熱點城市房地產調控,讓房企高價拍地、高價賣房的模式難以為繼。
而目前政府積極籌劃建設的特色小鎮項目,其土地出讓不走招拍掛模式,有品牌有產業資源的房企完全可通過高明的整體規劃來獲取廉價土地資源,并在后續運營中持續獲得穩定的現金回報是其最大亮點。
房企只有不斷獲取土地資源,才能維持企業規的模不斷增長。面對有限的一二線城市土地資源,對于多數房企而言,布局部分優質的三四線城市成為它們戰略之一。然而,一部分房企就是在通過特色小鎮的模式進入三四線城市,這也成為了今年最熱的一種方式之一。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副司長陳亞軍曾公開表示,特色小鎮受一些房企的追捧,主要是因為以特色小鎮名義向政府拿地成本相對較低,但這和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相背離,最終是行不通的。
防止一哄而上專家呼吁“降溫”
住建部、發改委、財政部等三部委《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指出,培育特色小鎮要堅持突出特色,防止千鎮一面和一哄而上;堅持市場主導,政府重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防止大包大攬,以產業發展為重點,依據產業發展確定建設規模,防止盲目造鎮。
中國房地產業協會會長劉志峰表示,目前特色小鎮大熱,全國表示建設特色小鎮的多達五六千個,有些部門提出要建200個特色小鎮、2000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有些機構甚至提出要建一千個旅游小鎮,五六百個文化小鎮。需要呼吁有關部門為特色小鎮熱降溫,特色小鎮重疊、交叉、重復,同質化非常嚴重。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表示,特色小鎮的建設也要防止一窩蜂,應警惕特色小鎮房地產化、產業簡單復制、一窩蜂興建等現象。大型房企現階段常在地方實行產業興鎮,但是據了解,到三四線城市,通過招商引資或通過房地產進行補償,這種模式只不過選擇了更新的低成本操作來復制。李鐵認為,促進特色小鎮發展,核心問題是因勢利導,而不是政府包辦。
房企布局特色小鎮,意在真轉型還是講故事有待時間檢驗。而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第二批全國特色小鎮推薦,住建部已明確要求不得推薦以房地產為單一產業的鎮,并要求被推薦的小鎮需實施并儲備一批質量高、帶動效應強的產業項目。在政策層面的明確要求下,特色小鎮這塊“蛋糕”,還有這么好吃嗎?(文章來源:鳳凰房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