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世中喧囂太過,生活在快節(jié)奏的人們總渴求尋覓一抹靜謐,中式庭院傳承了千百年,其與自然和諧的結合,總能讓人在其中尋得絲絲慰藉。
“深深庭院清明過,桃李出紅波。”詩人名家都偏愛的中式庭院,一來是它與自然美景相得益彰的完美結合,二來是其布局結構中,總能透露出絲絲詩禪之意。
仔細思量一番,中式庭院中蘊含的絕非單純的建筑學意義上的美,它像是一個包容萬物的載體,承載著中國一脈相承的道家文化,令中國人骨子里那種“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得以彰顯。
任憑外面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在這一方庭院之中,體悟到的卻只有怡然自得。中式庭院所承載的內涵是遠超其自身的意義的,它并不僅僅只是一處住所,閑暇時光避暑洽淡之處,更是一種人們追尋的理想境界。
在社會中,我們需要時刻小心謹慎,喜怒不形于色,心中早已在爾虞我詐之中筑起了高墻壁壘。時光荏苒,當年意氣風發(fā)的英姿男兒如今也出落的愈發(fā)成熟穩(wěn)重,心事皆藏于心底。不過好在,在中式庭院之中,人們的心總更容易靜下來,回歸于自然本源,卸下一身疲憊。
晨間午后,沏上一壺清茶,坐臥在中式庭院之中,鳥語縈繞耳畔,花香陣陣撲鼻,眼前綠蔭籠罩,讓人頓感耳清目明神清氣爽。逃離世俗的喧囂,只許一壺清茶一篇書卷,向來是中國文人不變追求。
中國庭院是基于中國千百年文脈相傳的背景,而誕生的產物,其中有著傳統(tǒng)元素的發(fā)展演變,有著獨屬于東方之都的雅趣。中式庭院與西方的庭院最大的差別在于,它的簡潔、樸素,庭院之中并無太多過于貴重奢華之物,可正是這些簡單的構造,令其大氣又不失高雅。假山假水,靈動非凡。
中式庭院在于一山一石,一樹一木都潛藏著說不清道不完的故事,綠苔鋪滿青石,假山駐于院中。透過一扇院門,一扇雕花窗,望見的便是桃花源記里的理想生活之處。漫步在青石小徑,透光的青石讓人恍若隔世,時光流轉,不變的是那一份對于歲月靜好的尋覓。
能品味出中式庭院之美的人,一定是能讀懂生活的人。世間有太多的事物需要我們去追逐,唯有在中式庭院之中,我們可以暫時駐足,將心歸于自然,享受難得的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