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別規劃框架(2016—2020)》在北京發布。此輪規劃提出,在2016至2020年間,糧農組織與中國合作的4個重點領域:推動可持續和具備氣候抵御能力的農業發展;減少農村貧困、糧食不安全及營養不良;推動“同一個健康”方針,改善公共衛生;支持中國開展區域和國際農業合作。

糧農組織表示,在過去30多年里,中國幫助7億多貧困人口擺脫了貧困。截至2015年底,農村貧困人口降至5575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5.7%。中國的減貧經驗對于其他發展中國家十分寶貴。中國正日益成為其推動南南合作、改善其他發展中國家可持續農業發展能力的重要伙伴。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袁鋼明認為,如今,糧農組織對中國的單向發展援助,正逐漸被中國在國際事物中的雙向合作所取代,表明中國在減貧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現在聯合國和中國要合作,對發展中國家的減貧規劃起到一個引領示范作用,這是以中國實現減貧這樣一個偉大成果為基礎的,說明中國的成果是很了不起的。大家都知道,在改革開發初期,中國經濟落后的主要負擔和壓力都集中在農村。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整個國家從低收入變成中高收入的水平,農村也同時實現了減貧。這種減貧巨大的變化,對很多發展中國家是一個成功的啟示。
從聯合國的角度來看,過去中國是單方面接受聯合國扶貧減貧援助的國家,現在,中國成為一個援助者,甚至自己的經驗對聯合國的減貧計劃提供幫助和支持的這樣一個國家了。這對很多國家是提振信心的,尤其是非洲的國家。
消除貧困是糧農組織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同時也是《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國別規劃框架(2016—2020)》目標的一部分。中國政府也提出了,到2020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袁鋼明,中國減貧的成功離不開政策的強有力支持,離不開城市、工業對農業的反哺;接下來更要加大力度施行精準扶貧,確保脫貧目標高質量高水平的完成。
農村的減貧既需要農村自己的打破障礙,同時也需要尋找到農村具有活力、創新的農村能人,還包括中國政策對農村的支持。使得農村靠自力更生的精神農村發展起來。那么隨后進入到經濟發展新階段的時候,需要有更強的力量來支持,那就是城市、工業的反哺農村。

那么整個中國農村后來的發展,有城市工業化、現代化的反哺。當然也包括整個國家始終在各個方面把農村減貧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不止要幫先富起來的人,也要幫后富起來的人發展。
比如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關于農業農村農民這樣的融合發展的文件,所以需要這樣一系列的政策的支持。所以不至于城市發展過快的時候,把農村甩在后頭。所以中國成功的減貧他有一系列成功的道路。
現在中國還剩下7千萬人口處在貧困線以下,現在我們提出精準扶貧,就是一個都不能少,要采取針對性的、完全能夠對接的措施。我們中國現在的貧困線水平還比較低,我們定的貧困線是一年的收入在3千元,這種水平還比較低,我們要總結好的地方,力度不夠的地方,我們還要做的更好。我們需要高水平的減貧,中國也能在國際的互相交流、合作中也能夠進一步把減貧工作做的更好。(中國鄉村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