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810號建議的答復摘要
魏后凱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數字鄉村建設的建議收悉。經商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將農業農村新基建列為優先領域
近年來,農業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2015年以來,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財政部先后開展了六批電信普遍服務試點,積極推進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網絡覆蓋,共支持全國13萬個行政村光纖網絡建設,其中三分之一部署在貧困地區,中央財政給予基礎電信企業補助資金超過200億元,推動全國行政村通光纖、通4G比例均達到98%,顯著提升了農村地區網絡覆蓋水平,為數字鄉村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網絡基礎。農村每百戶有計算機和移動電話數量分別達到29.2臺和246.1部。
二、關于加快推進數字鄉村標準體系建設
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業行業標準制定工作,不斷完善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加快標準修訂,進一步提升標準化生產能力。一是2016年12月成立了農業信息化標準化委員會(以下簡稱“標委會”),2018年進一步設立了大數據、物聯網、網絡信息安全、電子商務四個標準工作組。標委會研究制定了《農業信息化標準體系(暫行)》,正式制發《農業信息基礎元數據》《農業數據共享技術規范》2項標準,《農業農村行業數據交換標準》《農業地理信息平臺數據管理規范》《數字蘋果園建設規范》等3項標準進入征求意見環節,另有24項標準正在編制過程中。二是開展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推動了標準化工作機制創新,截至目前全國現行有效的農業行業標準超過6000項。加強對“兩品一標”產品審核把關和證后監管,突出抓好關鍵點、高風險產品審查,啟動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推動21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發展,截至目前全國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超過4.6萬個。
三、關于依托國家大數據建設一批智慧平臺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國家大數據平臺的建設,依托海量數據資源搭建互通融合、精準高效的智慧平臺,更好地為政府決策提供支撐。一是國家發展改革委配合國辦電子政務辦統籌推進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截至目前,已印發實施兩批部門共享責任清單,制定統一的數據共享標準規范,建立了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面向全國各級政務部門發布1300余個數據共享服務接口,提供在線數據查詢核驗超過10億次,支撐跨部門、跨地區數據共享交換量達997億條次,初步實現了62個部門和32個地方的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有力支撐各級政府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二是農業農村部系統內累計建設和整合覆蓋農業行業統計監測、監管評估、信息管理、預警防控、指揮調度、行政執法、行政辦公等領域的396個業務系統,積累了海量的數據資源,為支撐宏觀決策、保障農業農村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關于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數字化轉型
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農業農村人才隊伍建設,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統籌好各類培育資源,共同推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一是農業農村部聯合財政部啟動高素質農民培育工程,重點面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骨干以及返鄉下鄉創新創業者,以提高生產經營能力和專業技能為目標,開展農業全產業鏈培訓,中央財政累計安排113.9億元,培訓高素質農民1600萬人。二是農業農村部與教育部合作共建8所農業大學,與地方省部共建17所農業大學,圍繞農業農村發展和現代農業轉型升級需要,指導共建高校及時調整學科專業設置,加強涉農重點專業群建設,推動農業院校培養涉農人才。三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上線“農民工返崗復工點對點用工對接服務平臺”,支持企業在線填報員工返崗需求,支持各地根據企業需求組織農民工成規模、成批次“點對點”安全有序返崗,推動企業復工復產。
五、關于加大對數字鄉村建設的政策支持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鄉村建設,農業農村部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為數字鄉村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業農村部組織實施的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數字農業建設試點和“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實施的電信普遍服務試點項目,以及科技部組織開展數字鄉村相關的科技研發工作,均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下一步,我們將在繼續做好現有工作基礎上,著力推進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加快推進農村地區光纖寬帶等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電信企業等深化農村及偏遠地區網絡建設和運維;二是持續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全產業鏈深度融合和應用,深入推進數據共享開放,強化數據挖掘、分析預測能力建設,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資源應用,不斷強化數據對管理決策的支撐;三是積極研究農業標準體系,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四是加大對高素質農民、基層農技人員農業信息化培訓力度,為鄉村振興和數字鄉村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感謝您對我部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農業農村部
2020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