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竺法喜講寺建于10世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竺路338號,是中國白衣觀音的起源地,已有一千年以上歷史。
天竺,在靈隱寺南,群山環抱之中,有下天竺、中天竺、上天竺三座古寺,均供奉觀音大士。還有翻經臺、七葉堂、三生石等許多文化勝跡。
上天竺寺位于白云峰下,由下眺望峰頂,常有白云籠罩,猶如幢蓋覆頂。山上產茶,名為“寶云”與下竺“香林“并稱佳品。故蘇軾的《和茶詩》中有“白云峰下兩槍新”之句。白云峰右下雙檜婆娑,寺僧常在樹下盤膝養神。峰稱“雙檜峰”,巖稱“雙檜巖”(即百丈巖)。山上巖穴甚多,古時常有虎豹出沒。樹木森森,花草爛漫,朝融夕凝,以致泉脈眾多。
古寺前后左右有大悲泉、夢泉、蜥蜴泉、冽泉、孫公泉水、幻應井、示現井等,坐禪井等,其中乳寶泉水“懸乳如脂”,其峰遂名“乳實峰”。古寺院后有成片古桂飄香,故稱“天香巖”。寺前白云峰馀脈,其岡如琴,故稱“琴岡”,岡上修竹成林,宋時在中印峰、白云峰間名優土成岡,取“愚公移山”之意,命名“愚岡”。古人贊上天竺景色稱:“萬竹參霄,碧蔭數里,寂然空谷,惟聞泉聲。”為古杭城又一名勝區。
古建中國和杭州梵華園林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參與杭州上天竺法喜講寺的修繕、施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