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泰州城古八字橋直街的日涉園,又名喬園,是蘇北地區現存最早的古典園林,始建于明萬歷年間。400多年來,屢易其主,數易其名,幾度興廢。一代代園主苦營心造,一茬茬工匠精雕細琢,成就了“淮左第一園”的美譽。因古人看地圖與今天看地圖的方式正好相反,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淮左”特指江淮東部,大致相當于現在江蘇長江以北的地區。讓我們跟隨幾任園主的腳步,探尋這座園林的古今變遷。
日涉園:倦鳥知還,日涉成趣
該園原為明代陳鳶舊居。陳鳶善于經營,富甲一方,且樂善好施,以“輸粟佐軍餉”被授予泰州千戶所副千戶。如今園內有一株古檜柏相傳是陳鳶手植,拔地參天、虬枝盤孥、癭疣累累,像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見證著園林400多年的歷史。檜柏俗稱子孫柏,寓意子孫興旺發達,誠如陳鳶所愿,陳氏家族生生不息,成為本邑望族。明代至清嘉慶年間出了8名進士、24名舉人,聲名顯赫,陳鳶之孫陳應芳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陳應芳(1543-1610),字世龍、元振,號蘭臺,明萬歷二年(1574)中進士,官至太仆寺少卿。受家學熏陶,他忠于國事,愛護百姓,官聲卓著。他關心家鄉百姓疾苦,多方奔走,終于免去泰州每年替鳳陽繳納14000石漕糧的重擔;看到泰州一帶常遭水災侵擾,他多次建議“開海口,筑河堤”,為下河治水作出貢獻;后將有關河道的奏疏、公文、信札收錄成《敬止集》一書,并繪制了泰州、興化、鹽城一帶的水道圖,為后人治水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想必是宦海沉浮、身心俱憊的緣故吧,年高退仕的陳應芳在祖屋舊地倚宅興園,并取陶潛《歸去來兮辭》“園日涉以成趣”句意,名之為“日涉園”,以表淡泊高遠之愿。《崇禎泰州志》:陳應芳……有守愚歸來日涉園諸錄藏于家。這是日涉園最早見諸志書。
日涉園出口處有一照壁,照壁正中嵌著磚雕“福”字,被譽為“民間第一福”。整個福字看不到筆畫,全部由各種民間吉祥物構成,比如朱雀、珊瑚、祥云,蝙蝠等15種吉祥物,雕工精湛、各有寓意。
三峰園:嘯傲林泉,三峰勝景
雍正年間,高氏接手日涉園,并傳至咸豐年間,成為擁園時間最長的家族。高鳳翥(1707—1771),字象六,號果亭,官至趙州直隸州知州。他悉心營構,尋得三支石筍置于假山之上,傲然聳立,其子高榮軾改園名為“三峰園”。園內除住宅外,以院墻分園為東、西兩部分,形成十四景之勝,分別為山響草堂、數魚亭、囊云洞、因巢亭、綆汲堂、松吹閣、萊慶堂、文桂之舫、午韻軒、蕉雨軒、來青閣、石林別徑、皆綠山房、二分竹屋,使園林品質更臻上乘。
道光五年(1825),畫家周庠(xiáng)繪《三峰園四面景圖》并附題記,詳盡記錄了這一時期的亭臺樓閣、山石花木。該圖流傳至今,為后人修繕這座園林留下了重要的資料。
蟄園:藏身有所,蟄居忘塵
咸豐六年(1856),太平軍再克揚州,攻破“江北大營”。泰州城內風聲鶴唳,高氏避居東鄉,于咸豐八年(1858)將荒置的三峰園售與吳文錫。
吳文錫(1800—1871),儀征人,曾任成都知府、兩署四川通省鹽茶道等職,告病回籍。因戰火而流寓泰州,奏派隨辦江北團練(賞加按察使銜)。他對園林進行修葺,以“荒園藏身有所”,改園名“蟄園”,著《蟄園記》,期冀可以像動物冬眠一樣,在這里過上幽靜淡然的生活。亭臺樓閣亦行易名,來青閣改稱“一覽忘塵”,綆汲堂易為“退一步想”,蟄居靜待之心一覽無遺。
喬園:嘉樹可譽,喬柯殊絕
喬松年(1815-1875),字鶴儕,山西徐溝人。道光二十五年進士,累遷兩淮都鹽運使,駐節泰州。喬松年是吳文錫的好友兼上司,在泰期間,淮南總棧鹽商購得畫家顧堅的別墅“芥園”易名“小香巖”作為鹽務公所。除勤于公務外,他每日會客訪談,午酌晚飲,酬酢贈送,應接不暇,“小香巖”等地已不能滿足這一需求。同治七年(1868),當吳文錫返歸揚州時,將蟄園以低價轉讓給了喬松年。
喬松年購蟄園為養病之所,仕途一帆風順的他不喜蟄園之名,遂復為“日涉園”,并將園中景點名稱悉數改回“三峰園”時期的舊名。他對此園由衷喜愛,“小園雖陋而嘉樹可譽,青士蒼官勝于綺閣雕甍多矣。”后喬松年官至巡撫、河道總督,成為歷代園主中官位最高者。其嗣子及后人在園內居住下來,泰州人因此慣稱“喬園”并沿襲至今。
淮左第一園:風云際會,盛世重光
新中國成立后,喬園收歸國有。1958年9月,劉少奇到蘇北巡視時,曾在此小憩。1956年,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來泰州祭祖時曾下榻于此,園中至今仍保留有“梅蘭芳下榻處”。而喬園真正作為“淮左第一園”立于中國園林史,有賴于陳從周先生于1962年4月撰寫的《泰州喬園》一文。可以說陳從周是近代第一個對泰州喬園進行全面深入勘查和研究并撰文詳盡介紹、評述的專家學者,他在《泰州喬園》一文中對喬園的歷史,喬園的布局、建筑、疊山、水池、綠化等都作了詳盡的論述。
對于喬園的疊山,先生以為:“在蘇北諸園中未見有此佳例。這種疊山藝術的情景,清代僅在石濤與戈裕良的作品中尚能見之,并有所提高”;對于喬園的植物配合,先生認為其符合中國古代畫理;文中最后他論到:“喬園為今日泰州僅存的完整古典園林,亦是蘇北已知的最古老的實例,在中國園林研究中,以地區而論,它有一定的代表性。”(見《園冶》)先生漫步喬園,如同與知己相晤重逢,揮毫為喬園寫下了“淮左第一園”幾個大字,從而確定了喬園的地位。
好景須配好時代。1990年,依清周庠《三峰園四面景圖》,喬園落架大修;2006年擴建,再現鼎盛,并增加次景區、襯景區,古園在盛世得以重光。2013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得一閑暇,漫步古石老樹之際,徜徉明景清色之中,體會歷代園主的精妙構思,“日涉成趣”之味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