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天中文字幕mv在线,好吊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乡下乳妇奶水在线播放,四房播播五月天

 
 

北京五塔寺——明清兩代巨剎

我要發布     發布日期:2021-02-05 13:18:21  來源:佛教建筑  作者:丟丟
核心提示:在北京白石橋東長河(高粱河)北岸,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五塔寺。五塔寺環境安謐清靜,為明清兩代巨剎。

  在北京白石橋東長河(高粱河)北岸,有一座古老的寺院——五塔寺。五塔寺環境安謐清靜,為明清兩代巨剎。五塔寺始建于明永樂初年,據《日下舊聞考》記載,“成祖文皇帝(朱棣)時,西番班迪達來供金佛五軀,金剛寶座規式,詔封大國師,賜金印,建寺居之”。詔寺按中印度式建金剛寶座塔,并將如來金身藏于塔中。


  五塔寺初建時有“大殿五楹,后為金剛寶塔,塔后殿五楹,塔院之東為行殿。建成后的五塔寺前臨長河,背映西山。寺內明成化年間御制碑記載曰,“寺址土沃而廣,泉流而清,寺外石橋望去,繞繞長堤,高柳夏繞翠云,秋晚春初,繞金色界”。張翰在《晚春集真覺寺》中則贊曰:郭外春尤在,花邊坐落暉。柳深鶯細細,桑密鸞飛飛。一水金光動,千林紅紫微。徘徊香滿地,約馬緩將歸。《燕都游覽志》則稱五塔寺,前臨橋,橋臨大道,夾道長楊,綠蔭如幕,清流映帶。由此可想見五塔寺當年美輪美奐的景色。五塔寺因其美景成為當時京城游人清明踏青、重陽登高的好去處。



  五塔寺不僅景色秀美,寺內的佛塔——金剛寶座塔更是“國寶”。自東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我國兩千余年來,我國所建佛塔不計其數,但金剛寶座塔僅有十余座,且形態各異。只“五塔寺之金剛寶座塔,為印度伽耶塔式”。原塔在印度已毀,現在印度的伽耶塔是按照五塔寺之塔的圖樣,由英人出資重建的,但較五塔寺之塔略小。


  “此種式樣之寺塔建筑,在全球僅此兩處,中國此塔,載在印度及西文書報,極為研究建筑學及教典者所重視,與普通古物僅有古代時間性質者,尤不可同日而語”。而五塔寺名之由來,也因寺中金剛寶座塔而起。成祖文皇帝擇地西關外為班迪達建寺,本賜寺名為真覺,而真覺寺卻因寺中造型獨特的金剛寶座塔,而被世人形象地稱為五塔寺,人們口口相傳,它的本名真覺寺反而被人遺忘了。


  金剛寶座塔是在方形高臺上建五座密檐式佛塔,中間為主塔,四周為四座副塔,主塔較高,副塔相對矮小的一種特殊形式的佛塔。它起源于古印度,相傳古印度阿育王為紀念釋迦牟尼,在其成佛處(菩提伽耶)建造紀念塔即金剛寶座塔。金剛寶座塔造型象征著禮拜金剛界五方佛,佛經曰,金剛界有五部,每部有一位部主,中為大日如來佛,東為阿聞佛,南為寶生佛,西為阿彌陀佛,北為不空成就佛。



  金剛寶座代表密宗金剛部的神壇,金剛寶座塔上的五座塔則分別代表這五方佛。按西域記:五塔因緣,拘尸那揭羅國,即中印土。娑羅林精舍,有塔,是金剛神辟地處。次側一塔,是停棺七日處。次側一塔,是阿泥樓陀,上天告母,母降哭佛處。次一塔,是佛涅磐般那處。次側一塔,是佛為大迦葉波現雙足處”。又按僧祗律云五塔因緣,五塔代表佛生處,得道處,轉法輪處,佛泥疽處,菩薩像.辟支像.佛像、佛腳跡處。


  五塔寺金剛寶座塔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十一月初二建成,全塔通高15.70米。寶座高7.7米,系磚和漢白玉砌成。分6層,逐層由下而上收進呈梯形。最下一層為須彌座,其上5層,每層刻有一排佛龕,龕內刻佛坐像一尊。寶座南北辟券門,南門上方有明成化九年御制匾,上書“敕建金剛寶座”。券門內設方形過室,與過室相連的是環形塔室,中央豎立塔中心柱,四周設佛龕,供奉四尊佛像。


  過室東西兩側辟小券門,內藏上下兩側共88級臺階,盤旋曲折而上可達寶座平臺。平臺上分列5座方形密檐式石塔,中央主塔高8米、13層,四角副塔各高7米、11層。各塔均由預先鑿刻好的石塊拼裝而成。與班迪達所獻圖樣不同的是,古代工匠們在建造時沒有拘泥于已有圖樣,而是按照中國建筑的傳統風格加以變化,特別是在前三塔中間加蓋了一座中國傳統樣式的,代表“天圓地方”之意的重檐琉璃罩亭,黃綠色琉璃瓦罩亭與淡橙黃色五塔相符相映,使整個寶塔更具神韻。這座金剛寶座塔在造型上屬于印度形式,但在結構上和細部上采用中國式樣,明顯地表現出了中國特有的建筑風格,是中國與印度建筑相互結合的創造性杰作。


  金剛寶座塔塔座和塔身上遍刻佛像、梵文和宗教裝飾,雕刻手法流利圓潤,線條纖細流暢,精美絕倫,堪稱明代石刻藝術的代表。其所使用的題材內容包括,四大天王、金剛杵、降龍伏虎羅漢、佛八寶(輪、螺、傘、蓋、花、罐、魚、長)、獅子、孔雀、象、馬、卷草、梵文等,種類繁多,但華美而不零亂,形象逼真地表現出神話世界中的圖景。


  寶塔雕刻中有兩點十分突出。其一是佛足石,在中央主塔正面須彌座上凸雕有一雙與成人大小一樣的足跡,足心向外,下面托以盛開的蓮花。傳說佛祖圓寂之前留足跡于摩揭陀國一塊石頭上,后人刻佛足以示敬仰。這種凸雕佛足在北京寺院中僅此一處,其他地方的佛足均為凹刻。其二是,在寶座和五塔須彌座上刻有大量的梵文和部分藏文頌詞。這組文字是浮雕陽文,為北京保存此類石刻中所僅有。頌詞共四十四句,最后一句是:“為皇帝與國家等安好,愿一切均吉祥。”在清朝時,乾隆皇帝曾兩次選址五塔寺為其母祝壽。



  五塔寺也因此兩次重修。第一次為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母親六十壽辰時,重修五塔寺,后為避雍正皇帝胤禎的名諱,改名為大正覺寺。第二次是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乾隆皇帝母親七十大壽,五塔寺作為祝壽的主要場所進行了全面修葺。寺內主要建筑的屋頂全部換上了代表皇權的黃色琉璃瓦。


  五塔寺在陽光的照耀下金光燦燦,顯示出一派皇家寺院的威嚴氣勢。乾隆皇帝御筆親書正殿殿額和楹聯,塔東尤有御制重修正覺寺碑文以作紀念。當時請來了一千名喇嘛在此誦經,各國使臣、王公大臣都前來朝賀。此勝景被繪制成一幅名為“厘延千梵”的彩圖,圖中再現了五塔寺的全貌,南臨長河中軸線上排列著牌樓、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金剛寶座塔、毗盧殿、后大殿,東西分列鐘鼓樓、廊庇配殿等大小二百余間房屋。


  清朝后期,五塔寺逐漸衰落。民國十六年(1927年)十月,北洋政府蒙藏院以兩千五百元的價格將五塔寺除金剛寶座塔及塔之四面地皮一丈及所有喇嘛堪布等舊墳以外共四十六畝五分二厘六毫的廟房、廟基及磚石樹木賣給了一個名叫黃序東的人,此人則將五塔寺廟房作為私產拆毀,當作木材賣掉了。五塔寺不僅廟房被賣,金剛寶座塔上的小鐘、塔頂亦頻頻被毀被盜。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夏間,金剛寶座塔被散兵游勇毀去一角塔頂;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金剛寶座塔主塔塔頂被完全盜去。


  為保護五塔寺,民國二十三年五月,北平市政府公安局制定《保護五塔寺辦法》。然而《保護五塔寺辦法》并沒有能夠制止不法之徒,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據五塔寺看守員王子源報告統計,又有散兵游勇登上金剛寶座塔強行盜取塔上小鐘,金剛寶座塔258個小鐘,遺失已58個之多。到1949年,這座五百年的皇家寺院只留下金剛座塔和塔前兩棵與塔同齡的銀杏樹了。


  新中國成立后,1961年,五塔寺金剛寶座塔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加以保護。現在的五塔寺被辟為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歷代珍貴的石刻藝術品與寺內金剛寶座塔相映成輝,古老的五塔寺又煥發出勃勃生機。


 
標簽: 五塔寺 佛塔

本文標題: 北京五塔寺——明清兩代巨剎

本文鏈接: http://www.china7501.com/quote/show-5677.html (轉載時請保留)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評論 0
 
免責聲明:
本網站所提供的信息內容來源于合作媒體、企業機構、網友提供和互聯網的公開資料等,僅供參考之用。本網站對站內所有資訊的內容、觀點保持中立,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果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400-180-1090),我們將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該部分內容。 關于本網站所有圖片以及內容頁面中的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因為網站可以由注冊用戶自行上傳圖片或文字,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凡以任何方式登陸本網站或直接、間接使用本網站資料者,視為自愿接受本網站聲明的約束。
 

二維碼

掃掃二維碼用手機關注本條新聞報道也可關注本站官方微信公眾號:"gujianchina",每日獲得最前沿資訊,熱點產品深度分析!
 

 
0相關評論

 
最新文章
推薦圖文
點擊排行
項目策劃
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聯系方式 網站地圖| 網站XML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留言反饋 | 違規舉報

(c)2016-2025 Gujian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_古建中國-文化建筑行業互聯網創新平臺 | 中國建筑 | 建筑材料 | 建筑設計 | 建筑施工 | 建筑人才 | 建筑培訓 | 建筑文化 | 仿古建筑 | 古建筑 | 古建中國

版權所有:古建家園 浙ICP備16015840號-3 浙公網安備33010602010467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浙B2-20230902

Copyright?2016-2025 古建家園 All Rights Reserved

  • 項目工程

  • 數字建筑

  • 廣告服務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堡县| 云浮市| 夏津县| 皮山县| 吉木萨尔县| 蒙城县| 乐业县| 长武县| 西和县| 疏勒县| 大丰市| 来安县| 瑞昌市| 元氏县| 阳东县| 靖宇县| 湾仔区| 依兰县| 大竹县| 临潭县| 武乡县| 固始县| 大邑县| 循化| 米泉市| 临安市| 九龙县| 新津县| 南雄市| 芜湖市| 怀来县| 吉木萨尔县| 白河县| 栖霞市| 滁州市| 开远市| 怀仁县| 乳山市| 罗平县| 西青区| 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