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談到特色小鎮,烏鎮模式都被大量討論,烏鎮的江湖地位毋庸置疑,冠蓋江南六大名鎮之首,同時也是中國盈利能力最強、管理水平最高的旅游度假小鎮。說到特色小鎮建設,業界甚至把“烏鎮”稱為國內最成功的特色小鎮。迄今為止,烏鎮都是中國最成功的文化旅游度假目的地,沒有之一。
陳向宏,大名鼎鼎的烏鎮總操盤手,在其手下操作的兩個中要作品,烏鎮和古北水鎮,在京滬周邊的旅游景區中都爆得大名。1999年,烏鎮沒有一個游客,周莊比烏鎮開發早了十年,西塘比烏鎮早了五年,陳向宏受命回到故鄉烏鎮,著手開啟了一座小鎮的文化振興之路。陳向宏與七名同事受命保護開發烏鎮工作時,創業資金僅僅200萬元。如今,烏鎮旅業已發展成為三千余名員工,資產20億元的大型旅游集團。

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曾評論烏鎮成功的三個要點:
一是40%來自于項目選址。
緊鄰上海這個超一流城市,位居上海、蘇州、杭州的黃金金三角地帶,離三大城市都不到1小時車程,坐擁5000萬中國最富有消費能力的人群半徑。如果烏鎮在窮鄉僻壤,沒有黃金半徑的消費群體,即使陳向宏有三頭六臂也不可能成功。
其次的25%是烏鎮的綜合管理水平。
從政府主導修建,到2006年引入上市公司“中青旅”開發古鎮旅游,到此后向全國復制烏鎮模式,烏鎮既是文化運作模式,也是資本運作的成功案例之一。對原住民信用約束,最高層面,則是社區化的自治管理,現在做不到,只是資本管理、信用管理。
最后的25%是對文化的尊重,像陳向宏所說的“對于歷史的誠懇”。
小鎮里的原住民與游客,都能在傳統的外觀中,享受到現代化的生活,這種分寸很不好拿捏。烏鎮西柵的保護和修復經歷了4年,陳向宏當時沒有請一個專業的規劃團隊,自己畫建筑圖紙。不僅畫建筑布局,連樓梯在哪里、窗開的方向、屋頂哪高哪低、路上什么樣、垃圾桶什么樣,一筆一筆畫出來。
特色小鎮并不是一個行政意義上的城鎮,而是一個大城市內部或周邊的,在空間上相對獨立發展的,具有特色產業導向、景觀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項目集合體。特色小鎮既可以是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又可以是較大的村莊,還可以是城市內部相對獨立的區塊和街區,其中部分服務功能可以和城市共享。特色小鎮,未來還有更多可以探討的話題。

烏鎮成功的意義絕不是只有賺錢那么簡單。
烏鎮的成功,不只在于挖掘一個小鎮固有的文化資源,還在于不斷開掘導入新的文化基因和要素,形成小鎮不斷發展的新生命力,對其他的小鎮也有借鑒意義。特色小鎮的本質是通過市場化發展消滅了城鄉差別的地區,強調業已形成的特色產業與人文生活的結合,經濟生活向扁平化發展。
在旅游界,隨著攜程等各種網絡渠道商的興起,中國從來不缺渠道的創新和渠道市場的爆發力。而我們目前最重要的是在資源端落地。渠道再發展,最后還是要落到我們景區和資源上來。
而對于景區的回報問題,陳向宏覺得旅游產品走到今天的投資回報,靜態只是一個方面,但是不要放棄資本的力量,還要研究旅游項目溢出的效應。
陳向宏無論是在做烏鎮還是古北水鎮時,都有許多可以借鑒的特點和經驗,他在首屆中國旅游投資領袖峰會上也有深刻的總結。
我們身在一個最好的時代,旅游投資的春天到了,但是我們怎么把握這個機遇,我們怎么讓我們的投資真正具備價值,我們怎么來迎合,或者說契合這個市場的消費,這是我們要共同努力的。(文章節選自文旅世界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