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丹陽城東北面的夏墅村,是一座擁有七百多年歷史的傳統村落。自宋高宗時期,先祖為避戰亂之劫,擇土鄉居,遂選擇了這處山清水秀之地。因其歷史悠久,在如今的夏墅村,存有很多古建筑,尹氏宗祠便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
“尹氏宗祠”,始建于明萬歷年間(1610年),堂號為“三畏堂”,宗祠共建房15間,分前后3進,中間正中懸掛紅底金子豎匾一塊,內容為南宋孝宗皇帝賴封尹氏南渡始遷和禮部尚書的詔書,其下氏和靖公神座,神座兩邊大圓柱上有楹聯一副:“辭祿奉親清風猶在,拒劉扶宋大義尚存。”后廳神座對面的頂壁上懸掛橫匾一塊,書“程門正宗”四個大字,在正廳的左右兩間中,左間壁上掛有“弘道黨民”匾一塊,右間壁上匾題詞為“伊落源川”四個字。歷史長河之中,尹氏宗祠歷經了多番風雨,據尹氏后人尹強江介紹,在十幾年前,宗祠就已經倒塌了一部分。
2018年,村里決定對尹氏宗祠進行新建改造,歷時兩年,如今的宗祠已經是全新的兩間屋子。當初宗祠的物件也盡可能地保留下來,宗祠門口的門當,便是具有700多年歷史的老物件,門栓槽、插板印記都在這一對門當上,依稀可見。“三畏堂”的牌匾也懸掛在了宗祠之上,將當年“不畏自己、不畏皇權、不畏金兵”的尹氏家族精神傳承給后代。
除了尹氏宗祠的新建改造,近兩年,夏墅村還對村莊現存的古建筑進行了維修,盡可能地保持建筑原貌,保護村里這筆不可復制的歷史產物。青墻黛瓦、玉蘭花開,行走在夏墅村,撲面而來的除了春天的氣息,還有歷史遺留下來的韻味。宗祠旁的建筑,門上一對大紅燈籠高高掛起,透過虛掩的木門,能看到院內每間屋子。
陽光穿過一棵高大的木蘭樹,將花朵的影子映在了青磚墻上,也將每間屋子前掛的紅燈籠照得明艷動人。籬笆墻、梨花香,春天的夏墅村,安靜祥和。村里的輪胎秋千上,坐著一位奶奶,晃晃悠悠地享受著這春日暖陽。百來年過去了,夏墅村依舊充滿著生活氣息。村南那座有1700年歷史的“大同古寺”,香火源源不斷,石碑旁的玉蘭花向陽盛放著。
近兩年,夏墅村大力整治村莊環境,據夏墅村黨委委員尹先軍介紹,村里不僅在村口立上了“夏墅村”的門牌,還在各個主要路口都布置了文化墻,“村莊建制沿革”、“家和萬事興”等繪畫,形象生動地將夏墅的歷史繪制在墻上,既是對村莊記憶的保留,也是將村莊故事更加直白地介紹給前來游玩參觀的市民。
時光流轉彈指間,夏墅村這座百年古村落,在文化保護、傳承與創新中煥發出勃勃生機,不僅成為夏墅村民的鄉愁,更承載著丹陽歷史發展的村莊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