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意見》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脫貧攻堅千秋偉業,難度之大超乎想象。越是脫貧難度大的地方,脫貧之后就越要鞏固脫貧成果,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銜接推進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全面布局鄉村振興,明確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打贏脫貧攻堅戰只是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盡管我國“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到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上來,但也要清醒認識到,脫貧的基礎比較脆弱:脫貧群眾生活有了保障但收入仍不高,遇到風險變故可能就要返貧;產業起來了但基礎還不強,資金政策一撤產業可能就垮掉。
可以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是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的優先任務,推進鄉村振興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必然要求。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關系到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關系到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局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必須清醒認識到,鄉村振興是包括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的全面振興,其總要求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盡管“三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仍是社會主要矛盾的集中體現。鄉村振興不是坐享其成,等不來、也送不來,需要堅定信心、咬定目標,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努力把這盤大棋走好、這件大事辦好。可以說,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我國從集中優勢資源支持脫貧攻堅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采取最有力的舉措、匯聚更強大的力量。因此,我國首次設立國家鄉村振興局這一專門機構,承擔這一歷史使命,也展現了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決心。
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性、歷史性任務,鄉村是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廣闊天地。只要我們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加快發展鄉村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見實效,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就一定能譜寫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