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公開發布,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
到2020年底,中國實現了一項偉大的壯舉——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正如《意見》中所說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要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基礎上,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
推進鄉村振興關乎中國發展全局,關乎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沒有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雖然近年來城市化進程迅速發展,但我國仍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對于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保障糧食安全更是頭等大事。可以說,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問題。
因此,在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繼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中國的必然選擇。各級地方政府特別是市縣鄉政府應當首先認識到,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度、廣度、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
《意見》圍繞加快推進脫貧地區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提出了具體的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為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
這意味著,各地政府應根據形勢變化和部署安排,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點,循序漸進、因地制宜地制定鄉村振興規劃,實現“三農”工作重點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穩定轉移。
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后的5年過渡期內,對于剛剛“摘帽”的農村脫貧地區來說,應當“扶上馬送一程”,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持政策總體穩定,防止規模性返貧,同時建立健全監測和幫扶長效機制,持續提升脫貧成效。
在此基礎上,各地應當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增強發展內生動力。根據當地特定的資源環境,發展糧食產業或當地鄉土特色產品、產業,提升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當地生態環境,努力建設美麗宜居、鄉風文明的新農村。爭取到2035年,脫貧地區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鄉村振興取得重大進展。
結合當前的形勢和任務,《意見》提出了實現有效銜接必須遵循的四條主要原則: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有序調整、平穩過渡,堅持群眾主體、激發內生動力,堅持政府推動引導、社會市場協同發力,各地政府在制定相關政策時也應當遵循這些原則。
總之,當前,各級政府應充分認識到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性、緊迫性,因地制宜制定相關政策,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乘勢而上,接續奮斗,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開啟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