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不僅是一個單純的經濟議題,它已經超越了產業發展和經濟范疇,涵蓋了經濟、社會、生態、文化多個領域,要求我們必須走出固有的鄉村發展思路,真正從鄉村本位出發,轉變思想,探索出一條鄉村崛起的可持續路徑。通過鄉村旅游與三產融合的方式,能夠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鄉村振興真正落地實現。
第一產業的融合
為了延長農業的產業鏈,就是為了實現農業、農村、農民價值的再創造,就要搞休閑農業。那么如何搞呢?首先要挖掘賣點,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價值的再創造,把以前不值錢的變得值錢了,把以前不能賣錢的都賣掉了。其次是保留農村符號,來農村游玩的人都是為了尋找鄉味,所以要在保留農村符號的同時,融入現代化的元素,這樣人們不僅可以找到內心認定的鄉村、鄉味,還會產生更大的吸引力,從而可以吸引更多的回頭客。最后是滿足都市人的多重要求,比如食品安全、綠色農業、親近鄉土等多種需求,這些都滿足了鄉村旅游的發展就快了。
第二產業進行融合
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的深加工解決的是客戶的需求。所以要滿足游客旅游中“購”的需求,必須要有一些深加工的東西,就要把農產品變成禮品,通過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另外農村的傳統手工業,可以利用起來。比如油畫、竹筐等手藝可以教游客做,然后再賣給游客帶回家,既有當地的象征性還能提高游客的參與感,從而還帶動當地農民的就業,促進了當地農民的增收。
城里的住房都是高樓,只有在農村才有特色的小樓獨棟,所以鄉村建筑業的發展必不可少。房子外部形態不變,只進行內部改造,改造成鄉村酒店,營造度假的輕松氛圍,這樣既要保存鄉土特色,又要具備現代化設施與功能的建筑,游客更愿意休閑度假。
第三產業的融合
1.信息互聯網產業
90年代,人們看演唱會揮舞的是雙手;現在,進入信息化時代,再看到明星,揮舞的是手機。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游客來到園區消費也要傳播,游客游玩拍完照片肯定是要發到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媒體分享給其他人看,而你只需要花幾百元錢開通WiFi就行,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一種宣傳,而且是免費的。
2.文化創意產業
農村遍地都是資源,農村的水、農村的土地、農村的牛,都可以變成我們的吸引物,我們一定要通過一些創意活動吸引游客前來。農村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農業產業文化。這些豐富的“原材料”必須經過文化創意產業的加工,才能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游客購買紀念品肯定要送人的,如果沒有包裝,現在的人肯定不喜歡,如果你提前做好包裝,那么肯定會受歡迎。如果是有創意的包裝,那么會更受歡迎,而且會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
3.休閑體驗活動
休閑農業的東西并不一定要花很多錢,比如有些家庭農場,崇尚的就是生產簡單的快樂!輕資產、重創意!從一片荒蕪開始,通過組織不同的活動,吸引游客參與到其中。因為,多留一分鐘就會增加更多的收入,而組織的相關活動都有足夠的角色的代入感。園區的設計也很有針對性,能被大人、小孩所接受,大家玩的都很高興。
4.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鄉村旅游的發展,不可能、也不應該排斥城市資本進入。在城市資本大量涌入的情況下保障農民的利益,必須要依靠公共管理與社會組織的健全與發展,促使農民聯合起來,促進鄉村旅游的社區參與度。從實踐上講,主要就是建設和強化農民專業合作組織與行業協會組織。
5.養老產業
隨著城鄉統籌各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尤其是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政策的進一步明晰,農村地區的養老、休閑房地產開發將會迎來新的高潮。因為農村擁有最宜居的資源:自然資源、社會資源、文化資源,這是任何地方都無法比擬的。
6.自然資源
環境資源:沒有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的環境。自然資源:肥沃的土壤、良好的氣候、地形地貌、動植物、濕地、生物棲息地。
7.社會資源
經濟活動資源:城鄉交流活動、特殊作物生產、特產生產。共同體活動資源:生活共同體活動、農業共同體活動、氏族活動、鄉村文化活動、鄉村游戲、鄉村管理、宣傳活動。
8.文化資源
歷史資源、文化節慶、歷史遺跡、宗教信仰、傳統建筑、村落象征物、著名人物、風水地理、民間傳說等。
9.風景資源
農村風景、河川風景、山林風景、民居風景。
從鄉村振興發展層面看,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助于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專業化發展,讓農村更加美麗,農民生活更加富足。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抓手,要通過打造農業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來延伸農業產業鏈,進而實現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村服務業的融合。未來,鄉村旅游與三產融合的方式將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