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有一座鮮為人知,卻又富有傳奇色彩的古村,那就是林浦村。林浦古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會展島東南隅,北臨閩江,南靠九曲山,隔江與鼓山相望,有內浦環繞成島,原本以村內濂江取名為濂浦,后來遷入大量林姓的居民在此繁衍生息,后而改名林浦。
林浦村名勝古跡繁多,文物資源豐富,有泰山行宮宮,濂江書院、進士牌坊、尚書石牌坊等等。2019年林浦村同時入選第七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一江之隔的海峽國際會展中心猶如巨鵬展翅,魁浦大橋猶如長龍臥波,襯印著這靜臥千年的林浦古村。在不遠的將來,這里將打造成“林浦歷史風貌區”,兼具古樸與時尚,理性與浪漫,歷史與現代,宛若福州的“后海”。
南宋末年(1276年),南宋的國都臨安被元兵攻入,陳宜中、張世杰等人便擁益王、廣王兄弟浮海南下。三月到達閩江口,由林浦碼頭上岸,至此駐于林浦,設行宮于平山閣。五月初一,益王趙昰在福州登基。不幸的是,十一月元軍便攻入福州,才登基不久的帝王只得乘舟南下泉州,前往廣東,景炎三年四月,便病卒。陸秀夫、張世杰、楊亮節等人便擁立廣王趙昺為帝,改元祥興,遷駐崖山,誓死抗元。祥興二年二月,張世杰戰敗,陸秀夫背少帝投海自盡,南宋滅亡。林浦村民聞訊,悲痛至極,遂塑像祀二帝君臣于林浦行宮。
整個林浦村由濂江、獅山、福廉、紹岐4個村組成,村子里主要居住的都是林姓人家,他們從古自今都非常注重教育,在這里我們可以參觀到朱熹當年在林浦講學的古書院——濂江書院。書院一直都維護得很好,這里也是福州唯一保存下來的宋代朱熹講學的古書院,可見林浦人對教育的重視。據史料記載,在福州除了眾人皆知的四大書院外,還有大大小小二三十個書院,而保存至今最為完好的當數濂江書院,最可貴的是林浦書院歷經千年至今仍在辦學。
進士牌坊是林浦古街的標志。牌坊為明代所建,牌坊上記載著明清林浦村14位進士的金榜第之姓名、科別。檐下高懸進士木匾。坊額書寫林瀚家族三代五尚書誥封,是福州地區極為珍貴的木牌坊。
村里高高矗立的“尚書里”石牌坊,正門額上“尚書里”三個金色大字的上端是“圣旨”匾,下端鑿刻著明代七位尚書的名諱和官銜,中間兩根方石柱上刻著楹聯:“七科八進士傳經衍慶,三代五尚書積德流芳。
林浦村勾勒了朝代覆滅的悲情史實,也勾勒了英才輩出的傳奇經歷。現在的林浦村在新時代的潮流里如何獨領風騷?未來,在保護林浦村特色的同時,進行適當的規劃和開發,將這里的故事告訴世人,讓更多的人知道這里,也許會成為福州市的又一張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