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新時代解決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根本之策,而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可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和切入點。近年來,鄉村旅游發展的熱潮席卷全國。渝東南地區民俗風情濃郁、自然風光旖旎、生態環境優美,通過發展鄉村旅游,許多鄉村文化資源價值得到重塑,為鄉村振興增添了新動能。
鄉村資源價值重塑
功能得到提升。盡管渝東南武陵山區城鎮群經濟社會發展日新月異,但農村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卻日趨嚴峻。比較優勢理論認為資源稟賦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如果用發展傳統農業的眼光來看,渝東南農村的很多地方鄉土文化空心化、居住人口老齡化、農業生產效率低下;但是,用發展旅游業的眼光來看,則是綠水青山。因此,完全可以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把渝東南農村地區沉睡的鄉土文化資源活化利用,充分實現鄉土文化資源功能的提升和資本轉化。
價值充分拓展。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農村人口不斷向城鎮轉移。留滯渝東南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在農村從事簡單的農業生產,逐漸成為效率低下、價值低廉的生產力要素。通過發展鄉村旅游,這些農村勞動力能夠就近參與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旅游接待等服務工作,可以獲得遠高于從事簡單農業生產的收益。此外,鄉村旅游給游客帶來了新的體驗,勞動不僅可以直接創造價值,具有觀賞性的勞動過程也能創造價值。
資產進行重組。在城市化進程中,渝東南農村地區很多農民的房屋、宅基地、林權、土地等長期閑置。特別是那些保持傳統風貌的房屋,有一些已人去樓空。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原本閑置的、不值錢的、被拋棄的資源可以被重新整舊如舊,創造較高的審美價值,進而帶給人鄉愁,吸引更多游客,帶來現代鄉村文明的升級迭代,實現鄉土文化的重構和鄉村資產重組。
產權適度激活。生產關系就是人們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相互關系,其中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起主要作用,即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歸誰所有。如果用發展傳統農業的眼光來看,很多農民的房屋、宅基地、林權、山權等使用權長期閑置,毫無價值。而通過鄉村旅游開發,農民可以通過產權入股,將空閑農房、宅基地、林權、山權,通過出租、合作等方式盤活利用,增加財產性收入,使農民富起來,農村發展起來。
高質量發展的原則
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應該緊緊圍繞供給有效、對接精準、生態保護以及產業升級四大方面,以滿足人們的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護渝東南鄉村自然風貌與原生肌理。傳承地域特色文化內涵與民族傳統工藝,既能滿足現代城市居民返璞歸真、親近自然的愿望與訴求,又能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實現。
尊重產業屬性和市場經濟規律。在推進渝東南地區鄉村旅游創建及旅游項目開發時,既要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又要充分尊重旅游目的地的本土文明。必須堅持內容為王,打造有特色、有創意、有獨特性或者唯一性的旅游產品;要依托各地本土特色和優勢旅游資源,突出重點、特色,避免盲目性、無序性和隨意性,尊重鄉村旅游發展的產業屬性和市場規律。
打造帶有鄉土氣息的特色產品。渝東南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要因地制宜,立足具備能夠觸及鄉村靈魂和特點的本土特色資源,尤其是要圍繞農業、農民、農活、農俗等打造帶有鄉土氣息、有豐富內涵的特色旅游產品,給游客提供一種可以全身心參與的全新體驗。要將傳統技術和現代技術結合起來,將本土材料和現代理念結合起來。
挖掘歷史底蘊,打造消費新亮點。在渝東南地區鄉村旅游建設過程中,要敬畏歷史邏輯,珍惜歷史肌理,不輕易開發。旅游設施建設不要胡亂偽造。古鎮、古村、古寨、古建筑修葺要修舊如舊,絕對不能整舊如新。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地方歷史文化的支撐,要充分挖掘鄉村的歷史人文底蘊。要讓鄉村旅游擁有更加鮮明、更可持續、更有活力的歷史文化基因。
傳統原始與先鋒時尚充分結合。渝東南地區的旅游基礎設施,以及體現巴渝風情的旅游建筑的建設材料、結構可以傳統,但建設理念必須先進。旅游紀念產品的取材可以傳統原始,但設計一定要時尚。要勇于打破傳統文化和地域限制,注入新鮮元素、時尚元素、科技元素,將傳統原始精神和先鋒時尚精神高度結合起來,為鄉村旅游文化創意創造提供更多可能,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個性化和社會化的需求。
鄉村文化旅游活化路徑
打造具有較高吸引力的鄉村旅游文化IP。渝東南地區鄉村旅游以農村、郊野、田園等環境為依托,具有顯著優勢的特色產品并不多見。渝東南地區各地地形、地貌和氣候差異巨大,不同地域的鄉村具有不同的自然生態資源、風俗習慣、建筑風格,為鄉村旅游提供了各具特色的旅游資源。鄉村旅游體驗的構筑,必須緊緊圍繞這些獨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資源,如田園風光、農村民俗、民間藝術等,打造具有較高吸引力的文化IP。
傳統與創意結合助推鄉村旅游的轉型升級。創意是一種生產力,而且是一種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生產力。渝東南地區應該抓住鄉村振興戰略契機,運用現代科技,將農業生產用具和農村土特產品打造、包裝成各種傳統旅游產品;將現代化和數字化操作融入生產過程中,利用生物技術改變農產品形態,如建設巨型南瓜、迷你西瓜等農產品主題體驗園;將文化創意和建筑文化融合,將農舍與當地藝術結合,融入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如雕刻、繪畫以及民間戲曲等形式,提高觀賞性和體驗感。
用旅游節慶活動激活鄉村旅游的溫度和熱度。渝東南地區很多鄉村旅游景區、景點也常態化策劃組織一些鄉村旅游文化節,但更多只是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內容,忽視了旅游節慶是活動搭臺,經貿文化唱戲。應重點關注旅游節慶拉動效應,確保節慶活動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可以通過舉行民俗表演、農事體驗,尤其是以宣傳、展示、銷售特色農產品為主題的節慶活動,形成“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的氛圍,支撐起鄉村旅游產業的溫度和熱度。
鄉村旅游產業是城市文化與鄉村經濟融合的產物,也是新時代背景下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一要加強政策指引和監管,將旅游產業發展放在重要位置,不斷改善財政扶持、政策準入和法律監管等方面的政策,保障鄉村旅游產業健康發展。二要做好資金投入,不斷豐富融資渠道,以產業引導資金,強化金融服務方式創新,提升服務鄉村旅游的能力。三要激發產業內生活力,改變傳統旅游產業模式,積極探索具有濃郁文化特色和科技特色的產業項目,通過對核心產品、文化環境的升級,打造渝東南地區鄉村旅游產業的品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