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興寺,位于安徽省鳳陽縣城北鳳凰山日精峰下,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開國皇帝敕建,是明朝皇家寺廟。1981年被列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興寺是全國重點開放寺院,被評為國家AAA級風景區。
寺初建之時,規模宏大,占地1282.5畝,向有“僧童騎馬關山門”之說,寺由中都名匠營建,雕刻精細,規制宏傳,等級甚高,是中都城的重要建筑之一。寺宇樓閣規模極為宏麗壯觀。據《大明洪武實錄》載,有佛殿、法堂、僧舍之屬凡三百八十一間。加之朱元璋御制龍興寺碑文,御書“第一山”碑,更加增加了龍興寺威嚴。
當時有人描寫這里是“梵剎西連萬歲山”,“梵王宮殿屹浮寰”。寺內原藏有朱元璋畫像、鐵像及銅佛、銅鑊、銘文鐵罄,并有御書亭一座,亭內有明太祖“第一山”手書石碑。
明清兩代名人詩詞題刻琳瑯滿目,嵌于東西兩廊。現尚存殿閣二十余間,占地數畝,紅墻黃瓦,掩映于茂林修竹間,有“龍興古剎”牌坊、“皆大歡喜”牌額等物;明代鑄打銅鑊4個,高1.45米,口面直徑1.64米;銅鼓一個,高1.11米,口面直徑1.01米;銅鐘一座,高1.11米。
明萬歷詩碑等文物,至今完好。寺內現有明朝文物陳列館兩個,對外開放。龍興寺建寺發來曾重建三次,最后一次是在安徽九華山百歲宮慧慶和尚主持下籌資修建,建起了山門、大雄寶殿、天王殿、大悲亭、太祖殿、地藏殿、念佛堂、藏經樓及念佛堂,禪堂、寮房等200間,建筑面積6910平方米。其中,主要建筑大雄寶殿面闊31米,進深22米,高21米,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堪稱安徽寺廟之冠。96年重新修建后舉行開光儀式,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地的知名寺廟主持云集鳳陽。
殿外四口碩大的銅鍋,傳為寺僧做飯所用,不難想象當年寺僧之眾;殿前東西兩側各有古槐,枝椏縱橫,為古寺增輝;殿內陳列有明代銅鼓和銅鑄幽鳴鐘,為皇家寺院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