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特色小鎮是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的重要突破口。習總書記就建設特色小鎮作出重要批示,強調特色小鎮建設對經濟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位于城鄉接合部的特色小鎮的發展,能夠帶動周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發展,有利于吸納農村勞動力就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城市文明迅速向農村擴展,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然而,有的地方打著建設特色小鎮的旗號,繼續走跑馬圈地、搞房地產開發、搞產業園區建設的老路。這種“穿新鞋走老路”的做法,與特色小鎮建設的初衷相悖,不僅不利于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和發展動能轉換,反而可能加劇產能過剩和要素配置扭曲。
特色小鎮是聚集特色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社區等功能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建設特色小鎮不是要設立新的行政建制鎮,而是要根據區域要素稟賦和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特色小鎮應堅持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空間布局,完善城鎮功能、優化城鎮環境、提升城鎮品質。

從這個意義上說,特色小鎮建設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載體,是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與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機結合。我們應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充分發揮政府在產業發展、空間布局、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引導作用,推動資源要素的整合集成與優化重組,走出一條特色鮮明、產城融合、惠及群眾的新型小城鎮發展之路。
在產業發展方面,做優存量與做大增量并重,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特色小鎮在打造產業創新高地時,不能一味求時尚、求新穎、求高端,而應尊重本地實際,發展最有基礎、最有特色、最具潛力的主導特色產業。可以根據區域資本、勞動力、自然資源等要素稟賦情況,加大創新力度,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從價值鏈“微笑曲線”的低端向兩個高端躍升;或者聚焦前沿技術、新興業態、先進制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等等。
在空間布局方面,圍繞打造特色產業,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規劃是指導特色小鎮發展的藍圖和優化資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必須具有全局性、綜合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特色小鎮規劃不是單一的城鎮規劃或園區規劃,而是各種要素高度關聯的綜合性規劃。因此,應堅持規劃先行、多規合一,統籌考慮人口分布、產業布局、國土空間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公共服務配套,推動產業、文化、旅游和社區等功能性要素的融合,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協調配套、有機銜接。
在資源配置方面,政府發揮引導作用,企業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市場活力。特色小鎮建設必須尊重市場規律,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充分發揮企業的積極性。政府應在搭建平臺、提供服務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引入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方式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創新投融資方式,探索產業基金、股權眾籌等融資途徑,扶持企業形成自我發展能力。加強制度建設,形成以質量為導向的競爭機制,通過實施“期權激勵制”“績效追懲制”等激勵約束機制,激發企業在創新創業、綠色發展等方面的熱情和動力。(文/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