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是中國人一生的夢想中,最后的家園。沈三白在《浮生六記》云:“檐前老樹一株,濃蔭復窗,人面俱綠,進門,折東曲折而入,疊石成山,亭在土山之巔,周望極目可數里,炊煙四起,晚霞燦然。少焉,一輪明月,已上林梢,漸覺風生袖底,月到波心,未負向禽之志。”
軒楹高爽,窗戶虛鄰,納千頃之汪洋,收四時之浪漫,梧蔭匝地,槐蔭當庭,插柳延堤,栽梅繞屋。結茅竹里,浚一派之長源;障錦山屏,列千尋之聳萃。
中國山水畫以自然山水、風景為主題,是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藝術表現,表達了文人士大夫,對理想天地的追求與向往。在中國歷史上,畫家參與造園歷史悠久,許多重要的造園理論著作,也都出于畫家之手,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畫論即造園論。
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創作方法,豐富了造園藝術,也豐富了植物配植藝術。中國古典園林中,常依畫理取裁植物景觀,選擇具文化內涵的植物,表達園主的思想感情。
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藝術也最能體現儒家文化思想的“中和之美”。如蘇州拙政園、留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四大名園。都以此來寄托強烈的社會感情,使園林景觀植物風格,帶有濃厚的社會和諧意義,儒家文化思想,為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理念,提供了較完整的“中和之美”的理論基礎。
此時期私家園林,受到文人畫的直接影響,更重詩話情趣,意境創造,貴于含蓄蘊藉,其審美多傾向于清新高雅的格調。
園景的主體是自然風光,亭臺參差、廊房婉轉作為陪襯,這里寄托園主人淡漠厭世超脫凡俗的思想。在物質環境中,寓藏著豐富的精神世界,蒼涼廓落古樸清曠是其美的特征,妙“利用地形,巧于結合外因,冶內外于一爐,納千里于咫尺”。
而無論在哪個朝代,戰爭抑或和平、富有還是貧窮,中國園藝家們仍堅持去裝飾他的涼亭,和一些不惜工本的傻事,這不僅顯示了古代文人雅士對園林心血的投注,更加反映了我們內心對自然山水的向往以及恬淡平和的民族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