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關地方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地把握其內涵特質,科學遵循其發展規律,既穩步推進又積極創新,打造宜居宜業的環境。
前段時間,一份《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在網絡流傳,引發廣泛關注。名單列舉了一些資金鏈斷裂、商戶逃離甚至淪為“空城”的特色小鎮與其“消失”的原因。隨后,對于名單上部分特色小鎮曾經的大手筆投資和火爆場面與現在的落寞凋敝,一些媒體進行了圖文并茂的對比,令人倍感唏噓。
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有媒體前往調查后發現,其從西安旅游市場的“頂流”到如今基本荒廢,背后是違規用地、缺少規劃、急功近利、缺少新意、沒有平衡好各方利益分配等“硬傷”,著實令人嘆惋。
2016年以來,在國家相關政策驅動下,各地迅速啟動了特色小鎮項目建設,一個個特色小鎮如雨后春筍般成長起來。個別特色小鎮在建設之初就走偏了路、用錯了招,引發了“一哄而上”、盲目投資、房地產化等問題。這些問題很快引起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先后出臺《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關于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制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對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明確規范和具體要求。盡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在當時看似成功甚至“爆紅”的特色小鎮,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走向衰落,直至淪為“空城”,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一些地方在特色小鎮建設時倉促上馬,發展規劃不夠科學。特別是前幾年,個別地方為追求政績,在特色小鎮建設前“不看市場看市長”,沒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查,僅靠個別領導“拍腦袋”決策,還一味追求特色小鎮的數量和建設速度,導致“快工”難出“細活”。比較常見的現象是,個別地方的主政領導對于特色小鎮的理解和定位存在偏差,在制定發展規劃時將特色小鎮與鄉村旅游、文化旅游之間簡單地畫上了等號,把特色小鎮簡單地打造成了帶有鄉土元素、文化符號的旅游區、風景區。事實上,鄉村旅游、文化旅游是支撐特色小鎮發展的重要業態,但特色小鎮從本質上是推動新型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路徑,因此必須著眼于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增強對原住居民的生產生活服務功能。
對于特色小鎮的“特色”挖掘不夠深入、持久是導致游客黏性不強、不可持續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個別地方發展文旅項目時,沒有深入挖掘本地自然和文化資源稟賦并轉化為文旅產品,甚至盲目造景、貪大求洋,還有的照搬照抄其他特色小鎮的成功經驗,頗有東施效顰之嫌;另一方面,不少特色小鎮在具體的產業和產品規劃中,存在業態單一、經營混亂的問題,造成了業態和產品的千鎮一面,比如,到一些小鎮除了看看景,就是吃小吃,幾乎沒有什么游客可以直接參與的項目,影響了游客的體驗感。此外,許多地方忽視了對于特色小鎮的“特色”以及相關業態和產品的持續性創新,造成游客第二次來就沒了新鮮感。殊不知,對于“特色”的挖掘和轉化不可能一勞永逸,特色小鎮里也幾乎不存在永遠賺錢的產業和產品。
個別開發商急功近利,與原住居民的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等因素也阻礙了特色小鎮的健康發展。特色小鎮建設本就周期長、投資大、回報慢,在政府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后,個別開發商急于贏利,進行了破壞式開發以及過度宣傳,甚至出現了與民爭地、與民爭利的現象。個別地方在特色小鎮建設中利益分配機制不健全,存在“富了老板、忽視老鄉”的現象,使得原住居民的獲得感不強、參與意愿不高,直接影響了特色小鎮功能的發揮和可持續發展。
關于特色小鎮的內涵特質,《關于規范推進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針對特色小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有關地方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完整準確地把握其內涵特質,科學遵循其發展規律,既穩步推進又積極創新,打造宜居宜業的環境。
要立足長遠謀規劃。應清醒地認識到,特色小鎮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是單靠一次大手筆投入、一場大規模建設就能一蹴而就的。應轉變貪大求快、揠苗助長的推進方式,手里有多少米,就蒸好多少飯,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把該慢的地方先慢下來,既一張藍圖繪到底,又確保每次揮筆出精品,力求特色小鎮能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迭代升級。
要立足特色做文章。應進一步立足資源稟賦和市場需求,深入挖掘和培育本地最具特色和發展前景的產業,并拓展特色產業的多種功能,發展多元化業態和產品,持續培育特色小鎮的核心競爭力。同時,樹立創新意識,不斷推動特色小鎮的機制創新、業態創新、產品創新,力求老樹發新芽,持續提升特色小鎮的吸引力和生命力。
要立足共享惠民生。特色小鎮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人的發展,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產業項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都應首先以增進原住居民的福祉為出發點,能讓原住居民參與的盡量讓他們參與,并通過完善利益共享機制,使原住居民充分享受到特色小鎮發展的紅利。這不但是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目標,也是推動其健康發展的重要機制。
站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發展階段,在總結過去特色小鎮建設經驗的同時,也要敢于正視問題,刀刃向內解決問題,更好地發揮特色小鎮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