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旅居養老作為一種新的養老方式,在中國老年人群體中的接受和采用程度日益提高,有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出游的比例已經占到了中國旅游市場的20%以上。據統計,全國各地每年到海南三亞過冬的老人就超過了40萬人。這僅僅只是一個三亞的數據,在廣東、福建、云南等南部沿海的大中城市,這樣的場景如出一轍地上演著。當中國的北方飄起雪花時,南方的海濱城市就多了一群鶴發童顏的老者,喝著茶、下著棋,享受著安逸的陽光沙灘。
“候鳥”老人的來源
“候鳥”老人大多來自冬季嚴寒的北方,在每年冬季10月份左右他們會像“候鳥”一樣遷去南方,在遷徙地生活到第二年春季4月份左右又遷回北方,顯示出明顯的季節性和巡回性的特點。“候鳥”老人的飛行模式其實和普通老百姓在寒冷或者炎熱的時節向南或向北躲避一樣,只是換一種生活,享受更舒適的日子。不過過去在中國,“候鳥”式的生活只屬于皇帝和貴族,承德的避暑山莊、江南的行宮游園普通人是享受不到的。
最初的“候鳥式”生活起源于十九世紀中后期的發達國家,兩次工業革命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展遙遙領先,與此同時,帶來的影響是人民的收入和壽命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隨之而來,發達國家開始陸續進入老年化社會,一些身體健康、收入不錯的老人退休后采取“跟團走”“自由行”“走親戚”等方式,進行多元化的老年生活,小眾的“旅居”方式之后便形成了后來的“候鳥”老人。
20世紀90年代,我國實施改革開放的政策以后,社會經濟邁入高速發展時期,老百姓開始有了平民“旅游”的概念。2001年11月10日,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貿組織后的中國開始全面融入到世界經濟浪潮中,“候鳥”老人的概念也在我國的經濟較發達地區被引入。

老年人對“候鳥”養老的需求日益提高
在社會經濟和社會受教育程度持續發展的今天,我國老年人的壽命、受教育程度和經濟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在社會流行思潮的影響下,更多老年人愿意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而不是每天待在家里。追求更高層次的旅游、居住、休閑活動,已經成為一種新的消費趨勢,特別是對于生活能夠自理、經濟能力較好的活力化老年人,旅居養老意愿更加強烈。
從老年人的心理特點來看,老年人在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了大半生后,退休之后他們最怕被社會所淡忘。許多老人對社會懷有極強的責任感,只要他們感到自己還能被社會所接納就足夠了。而旅游活動是人們在滿足基本生活之后一種更高層次的休閑和學習方式,在本質上是人類的自我豐富、自我發展和自我肯定,也是把自己融于人類社會,參與社會發展的一種形式。“候鳥”養老正是滿足了老年人的需求。
“候鳥”養老對于部分老年人來說,不僅是一種旅游,能長見識、愉悅身心,也是一種生活態度的改變,更有利于養生和身體健康。我國絕大部分老年人都患有一定的老年人疾病,從“候鳥”過冬或者過夏的角度來說,患有季節性疾病的老年人,“候鳥”養老就可以避免某些疾病的復發。他們選擇的這些地方大多是環境優美、風景秀麗、氣候怡人、適宜人居的,并且物產豐富,尤其是水質、空氣質量良好,這也是老年人甘愿變成“候鳥”的主要原因。
政策扶持“候鳥”養老
國家近年來先后制定了各種有利于養老旅游和鼓勵發展養老產業的政策,2015年8月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其第十四條指出,要“積極發展老年旅游”。從此,銀發族旅游市場的巨大體量和發展前景就從政策層面得到肯定,此后在全國各個旅游勝地,都開始建設一定程度的養老機構,完善養老設施,推動“候鳥”養老的發展。
2017年中央一號文中公布的第十三條也提出支持鄉村養老旅游等產業,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游產業。其表明要充分發揮鄉村各類物質與非物質資源富集的獨特優勢,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推進農業、林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豐富鄉村旅游業態和產品,打造各類主題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線路,發展富有鄉村特色的民宿和養生養老基地。
2017年6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還印發了《服務業創新發展大綱(2017—2025年)》,其中提到養老服務。據悉,我國將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豐富養老服務和產品供給,加快發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建立以企業和機構為主體、社區為紐帶的養老服務網絡。推動養老服務向精神慰藉、康復護理、緊急救援、臨終關懷等領域延伸。另外,政府各部門通過專門的政策加強投資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完善投資環境等,持續推動民間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
“候鳥”養老的藍海市場
過去我國老百姓的嘴里流傳過一句順口溜:“60歲時,當不當官一個樣;70歲時,有沒有錢一個樣;80歲時,男女一個樣;90歲時,活著和死了一個樣。”話語之間透露著對生活的無奈,和對未來老年生活的悲觀。而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老年人晚年生活不再是那么的單調,晚年生活的顏色日益豐富。老人的養老方式也從單一的子女養老趨于多元化。需要造就市場,隨著我國養老事業的不斷發展,“候鳥”養老的市場開始被發掘,逐步成熟后形成了一定規模。事實上,旅居養老是通過整合全球旅游、度假、休閑和養生、養老等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舒適自在的晚年生活。與普通旅游的走馬觀花、行程匆匆不同,選擇旅居養老的老年人一般會在一個地方住上十天半個月甚至數月,慢游細品,以達到既健康養生,又開闊視野的目的。如今的順口溜就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了。
當前我國已進入大眾化旅游時代,消費旅游經?;?,旅游市場規模越來越大。國家旅游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萬億元,出境旅游1.2億人次。在龐大的出游群體中,老年游客是重要力量。全國老齡委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我國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數已經占到全國旅游總人數的20%以上。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高、閑暇時間較多、身體健康狀況良好,這些因素都刺激了他們對旅游需求的增長,并且使得老年旅游成為目前旅游客群細分市場中最具潛力的藍海市場。

完善“候鳥”養老基礎設施
養老產業前景廣闊,資本入駐成藍海。專家預測從2014年到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元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元左右,我國將成為老齡人口市場潛力最大的國家。養老產業將成為未來我國經濟的一個重要增長點。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自從2013年,國家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產業發展以來,引入養老產業領域資本的總量超過了2000億元。
老有所養,居有所安。和普通的“夕陽紅”老年人外出旅游項目不一樣,“候鳥”養老更加注重老年人對于安住的體驗。如何安居?空氣質量好、環境清幽安全、醫療服務便捷、有良好的交通和便民網絡、營養膳食、康體健身、休閑娛樂等老年人追求生活的品質,都將成為對“候鳥”養老服務質量考量的對象。我國的高端候鳥養老市場在不斷開發的過程中,越發注意結合老年人自身需求,提供個性化的休閑養生服務,打造出了度假式、候鳥式的醫養結合型中高端養老養生服務基地。
以深圳龍駿集團旗下的龍駿家園為例:龍駿家園是以分時度假、候鳥式養生及社區養老為主的專業性養生養老服務機構,龍駿家園推出的“候鳥”式全國養生養老服務中,中老年人可像“候鳥”一樣根據氣候變化選擇適合自己的居住地,在寒冷的冬天到海南瓊海、海南澄邁、海南文昌等基地取暖過冬,炎熱的夏天到洛陽養子溝基地避暑度假……多種“候鳥”著陸地提供多種選擇,讓中老年人真正地擁有多個可移動的家。
龍駿集團董事長張運防先生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以更加寬闊的視野,用好發展機遇;以更加宏大的氣魄,推進各項改革,充分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主動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為進一步改革開放打下堅實基礎。”
解決“候鳥”養老服務中的深層問題
旅居養老產業要注重多種服務模式的融合,即傳統老年觀光、休閑產品與高端老年養生健康度假產品的結合。同時也要注重老年服務產品的市場規范化,行業需要結合老年需求制定老年旅行服務規范、完善旅游景區老年服務設施規范。此外,須根據我國南北老年的生活差異,開發出分時度假產品,滿足南北方老年人的“候鳥式”養老需求。
“候鳥”養老可以接入智慧養老系統。智慧養老是利用物聯網的技術實現采集、匯聚、分析老齡人口的身體狀況、養老需求以及安防監控等信息,從而對緊急救助、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健康預警、遠程診療、物流配送等各種養老服務需求做出智能響應。
注意改善異地就醫的報銷問題。旅游與養老融合發展,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異地就醫的報銷問題,雖然國家已經在計劃實現醫保全國聯網,但還需要一些時間。發展養老產業必須建立在強有力的醫療保障基礎上,不同地區的醫保、社保互通互認顯得非常重要。
確保異地養老安全保障。對于異地養老旅游,相關機構要承擔一定責任,及時完善相關安全規定和措施。積極引導保險公司,設計開發適應“醫養游相結合”需要的商業護理保險、健康險、旅游意外險等多種保險險種,為老人提供多樣化的“醫養游結合”服務。
審查自身條件是否適合候鳥養老。“候鳥”養老并不適合所有老年人,身體較弱,氣溫和氣候適應力、承受力及抵抗力差的老年人在選擇“候鳥”養老時要慎重。應該注意身體差異,不應該盲目跟風、追趕潮流,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培養專業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我國養老服務人才相當缺乏,導致“候鳥”老年人難以享受到高質量的服務,而影響其養老活動和生活質量,培養高質量的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將是促進我國“候鳥”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內容。
開發多元“候鳥”養老服務
歸根結底,“候鳥”養老的興起是市場發展的必然產物,也是促進老年人養老生活品質提高的重要方式。隨著“候鳥”養老服務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候鳥”養老服務覆蓋面也將越來越廣,市場也將提供更為豐富的中高端以及基礎性的服務。未來我國需要不斷加快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旅游養老配套設施;促進以老年生活照料、老年產品用品、老年健康服務、老年體育健身、老年文化娛樂、老年金融服務、老年旅游等為主的旅游養老服務業全面發展,從而使旅游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同時,在我國“候鳥”養老產業方興未艾之時,借鑒國外發展經驗,結合當地文化背景和氣候條件分析,因地制宜地發展特色“候鳥”養老服務。適度開發優質優價型養老旅游產品。針對條件好的老年旅游者可開發較高端的旅游產品,如溫泉療養型養老旅游產品。同時,兼具開發物美價廉型養老旅游產品,如特色的農家樂養老旅游產品。讓更多的老年人融入當地的生活,感受當地的人文風情。
“候鳥”生活對于有條件的老年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生活方式,其實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到環境好的地方,放松調養,使身心處在良好狀態,既提高生活質量,又達到健康養生。
世界這么大,老年人們需要去看看。(文/中國經濟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