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有云,無庭不成居。庭院之于我們中國人早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與情感的沉淀,在高樓林立煩勞忙碌的今天,其更多意義上承載了設計的最高境界——回歸人性。
“庭院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泵棵柯涔P于古人的詩詞畫境中,都能感受到內心深處真正向往的生活。千百年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民居都采用了院落式布局方式。而不同地域的氣候條件、社會風俗、生活習慣等讓其呈現出千姿百態的形式。
傳承傳統中國文化,從院落開始——
皖派
皖派建筑是中國南方居民的代表,最為人熟悉其中的徽派即為皖派的一支?!昂甏濉笔亲罹哂写硇缘?,在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青瓦、白墻是徽派建筑的突出印象?;张山ㄖ小叭^”(民居、祠堂、牌坊)和“三雕”(木雕、石雕、磚雕)。能工巧匠施盡其技,每一處細節每一處雕刻,結構嚴謹、雕鏤精湛。
閩派
閩派建筑規模宏大精細,堅固無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御敵入侵。閩派建筑以“土樓”為最為鮮明的風格符號。閩派建筑將源遠流長的生土夯筑技術發揮到極致,單體建筑規模宏大,形態各異,依山傍水,錯落有致;建筑風格獨特,工程技術高超,文化內涵豐富。
京派
中國北方院落民居以京派建筑最為典型,而京派建筑里以四合院最為典型。四合院是北京地區乃至華北地區的傳統住宅。京派建筑對稱嚴格,涇渭分明。最具代表的就是故宮,不論是三四進的大戶人家,還是一進的民居小院,都像一個微縮的故宮,彰顯著京派建筑的大氣。
蘇派
蘇派建筑是江浙一帶的建筑風格,是南北方建筑風格的集大成者,園林式布局是其顯著特征之一。脊角高翹的屋頂,江南風韻的走馬樓、磚雕門樓、明瓦窗、過街樓,輕巧簡潔、古樸典雅,體現出清、淡、雅、素的藝術特色。充滿了江南水鄉古樸沉靜的意味。蘇派建筑曲折蜿蜒,藏而不露,飼鳥養魚,疊石迭景,堪稱園林式布局的藝術典范。
晉派
氣勢恢宏、斗拱飛檐,彩飾金裝,磚瓦磨合,城樓細做……晉派的建筑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精神圖騰。關于晉派建筑風格,最具代表性的當然是喬家大院。穩重大氣,嚴謹深沉,極富哲思。
川派
“侗寨吊閣”是川派的魂,在川派建筑中以川西吊腳樓、傣族竹樓、侗族鼓樓最具鮮明特色與代表性,其遍布于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可謂獨樹一幟。
新中式建筑,禮序東方美學傳承
中國人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重要意義在于傳統建筑文化的精神內涵,中國代表性園林、庭院建筑表現出對空間的含蓄性、對自然的崇尚、重情知禮的人本精神。
隨著社會的進步,東西方文化交融,人們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科技的提升帶來新的設計觀念和創作手法。新中式庭院更是炙手可熱,沿襲中國傳統庭院設計精粹的同時,更注重現代生活價值的精雕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