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故居始建于1890年,建成于1894年,保存下來的建筑有160余間,建筑面積達6000平方米。整組建筑氣勢雄偉、特色明顯,體現了清末西風東漸的時代特征,填補了我國建筑史上的空白。200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薛福成善于思考,勤于筆耕,勇于實踐,在內政外交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為此清廷特賜“欽使第”一座以褒獎其歷史功績。至今,由光緒皇帝御筆親題的藍底金字“欽使第”一豎匾仍懸掛在薛府將軍門門額之上。
欽使第是薛福成在出使英、法、意、比之前,自己親自設計構畫草圖,交其長子薛南溟負責建造。薛福成故居欽使第平面布局規整、功能劃分嚴謹,宅院分中、東、西三條軸線,前窄后寬,中軸線上由門廳、轎廳、正廳、后堂、轉盤樓、后花園組成;東軸線上由西式彈子房、薛倉廳、對照廳、枇杷園、吟風軒、戲臺組成;西軸線由傳經樓、西花園、佛堂、雜房組成。中軸線前四進面闊均為九開間,第五進、第六進的轉盤樓更是面闊十一開間,為國內現存規模最大的轉盤樓,有“中華第一回樓”之稱。
遠涉重洋的薛福成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其宅第也呈現出明顯的西風東漸的特點,表現在建筑風格上的中西合璧。主體建筑基本上沿用清代中晚期的規制,細微處的雕刻裝飾巧奪天工,體現了中式建筑工藝的最高水準。轉盤樓檐、彈子房等建筑則顯示出以中式為主,伴有西式做法的時代特征,至于薛匯東住宅,則更是基本歐化的巴洛克式洋樓。
薛福成故居是一處庭院式開放格局的官僚宅第,近代民居建筑與江南造園藝術和諧結合,中軸線上每進廳堂之間,庭院點綴,景色各異。宅內獨立的后花園、西花園廊橋、樓閣、喬柯、山石和諧搭配,環境典雅靈秀;東花園的花廳、戲臺更是自成院落,為一處難得的看戲觀魚、品茗娛樂之處,其水榭式戲臺最具特色,國內罕見。
薛福成故居欽使第規模宏大,內涵深厚,呈現出在傳統基礎上吸收西方文化的建筑風格和適合社會交往的園林式開放格局,是中國近代社會轉型期江南大型官僚宅第,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旅游價值。
薛福成在建造他的宅第時,官銜為正三品,賞加二品頂戴,按照朝廷規定,他的住宅廳堂面闊不可以超過五開間,然而他的宅第已遠遠超過了標準。為此薛家在建造宅第時,在最引人注目的轎廳和正廳采用了獨特的對剖雙排柱把九開間變成相對獨立的三個三開間。
正廳則用考究的正六邊形蜂窩式磚細墻和已有西方居室裝飾風格的移門來分隔,這種做法在無錫地區絕無僅有,在全國來說至今也未見過有第二例的報道。正廳是整個宅第中最主要也是最豪華的一個廳堂,它的雕梁畫棟保存完整,雕刻精美。依稀可見的飛金燈飾和朱漆彩繪的包袱錦無不顯示出豪華氣派,正廳的磚雕、木刻之多之精是故居內其它建筑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