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蘇城,評彈聲,
游廊低回,隱一方山水,
煙雨江南中筑一座名曰蘇州園林的城。
小橋流水,絲竹于耳,
亭前聽昆曲,雪中泛太湖,嘯聚同好。
一席茶,一池荷,
熏香遲暮,花饌青燈。
看蘇州園林,只一眼就讓人傾心,讓人銷魂;
再一眼,既覺親切又覺遙遠,
仿佛一位絕代風華的女子從前世走來,今生化作一處庭園,
對著今人欲說還休。
這怎不教人追問:
“她的風華因何而生?她又有著怎樣的過往?”
蘇州園林,'咫尺之內再造乾坤'。
她總是院墻高筑,門庭虛掩。
探身進門,你或許看見一道窄門,門后留著條路,深入她的內心。
蜿蜒小路的一邊還是墻,墻上開一排漏窗。
留園
總覺得建造園林的人應是像陶淵明那般,
不喜世俗的喧囂,便自建一方天地。
正如拙政園之名取自“灌園鬻蔬,
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
每日灌溉賣菜以求早晚有飯吃,
這便是我們無為之人的工作了。
只這名便也為園林添了
幾分閑適恬淡與悠然自得。
又覺得主人應是王維那樣的,
將詩與畫揉進了園林里去。
一山一石,一草一木,
就連那流淌的溪水與池中的錦鯉
都似要吟出幾句詩才肯罷休。
而那詩又仿佛在脫口而出的瞬間躍然成畫,
繪出了山石草木,池塘錦鯉。
詩意地棲居于此,
不經意間身上便也染了些許文人的雅致。
耦園
蘇州園林是文人的園林,
是建造者對意境的追求。
園林間充斥著詩情畫意,
處處彰顯著文人的閑情雅致,
與誰同坐軒便是取意蘇軾《點絳唇·閑倚胡床》詞:
閑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
明月清風我。
別乘一來,有唱應須和。
還知么,自從添個,風月平分破。
軒內扇形窗洞兩旁懸掛著詩句聯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出自唐杜甫《后游》詩:
寺憶新游處,橋憐再渡時。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喧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蘇州園林的藤在屈伸中守分寸:
老藤凌空,枯枝向蒼天,屈曲遒勁;
新藤攀墻,嫩綠點朱閣,輕曼舒卷。
樹在疏密間循章法:
喬木孤種,灌木叢植,
出墻只要稀疏幾枝,
繞屋則需蔥蘢一片。
再看那竹青倚粉墻,落紅墜白石,
幾蓬衰草擁丑石二三,
小軒窗前聞菊,吳王靠邊聽荷,
誰知其中究竟有幾分天意,又有幾分人意?
蘇州園林的窗是通透的,立于窗后向外望去,
窗外是景,景內有窗,空間序列無窮盡。
鏤空的窗欞與窗外的景致
共同勾勒出蘇州園林獨特的層次美,
這美也因鏤窗界著而顯其深度。
突然想起小學課本中《蘇州園林》的
那句“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如今回想起來,
只覺窗外景致那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被葉圣陶先生描寫的恰到好處。
有芭蕉一碧,亭亭玉立。
倩影裊娜上粉墻,巷口小風一吹,便輕輕起舞。
粉粉一截墻,虛虛一朵影,徐徐一陣風,
就讓這水水一株芭蕉脫俗欲仙,如真似幻。
環秀山莊
蘇州園林的美是不講求對稱的。
亭臺樓閣、石凳小橋與園中草木相互配合布置,
建筑布景既不雷同也不對稱,
少了些刻板,多了分靈動。
園林是池沼皆采用活水,池沼里多荷花睡蓮,
夏日里,接天的蓮葉、映日的
荷花與睡蓮下幾尾錦鯉相映成趣。
游玩累了便尋一處水榭樓臺坐下,
觀鯉賞荷,再剝幾顆蓮子,嘗一嘗露味月香。
蘇州園林處處體現著中國的自然觀。
園中草木藤蔓高低疏密自然生長,
岸邊山石的疊砌任其犬牙交錯,
沒有人為的刻意,渾然天成間盡顯自然。
園林的建造皆是因地制宜,
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雨打在樹上和瓦上,韻律都清脆可聽。
尤其是鏗鏗敲在屋瓦上,
那古老的音樂,屬于中國。”
黃梅時節的蘇州園林是裹在氤氳水霧里的,
檐下聽雨,最是愜意。
日本的枯山水是在沒有水的地方安置石子白沙,
以石為山,以沙帶水,配以綠苔灌木,是侘寂的。
中國的蘇州園林因水就勢造園,因地制宜,
漫步其中移步換景,變幻無窮,
是充滿生機的,卻又顯幽靜。
蘇州園林是“中國式雅致生活”的代表。
是“閑愛孤云凈愛僧”,
是“洗墨魚吞硯,烹茶鶴避煙”,
是“笑看風輕云淡、閑聽花靜鳥喧”,
是“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云飛”,
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是“琴撥幽靜處,茶煮溪橋邊”,
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是“高臥丘壑中,逃名塵世外”。
“我們看夕陽,看秋河,看花,聽雨,聞香,
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飽的點心,
都是生活上必要的
——雖然是無用的裝點,而且是愈精煉愈好。”
生活在蘇州園林,可以感覺這種無用。
蘇州園林的美,叫人分不清是藏是露,
是天然還是人意,是靜是動,是虛是實。
但我們一定感受到,
這份美就在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探幽中生根,
就在小園香徑獨徘徊的疏朗中發芽,
就在靜觀小筑倆不厭的意會中綻放。
乾隆六下江南,過姑蘇留戀不前。
返回京城后,還仿造了這江南的園林,以便時常得見。
誰謂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正看虛靜中那幾許靈動輕點,
不知不覺又沉浸于清雅中那微抹的幾分迷醉。
留園
在粉墻的映襯下,青石更嶙峋了,
竹枝更纖柔了,柳煙更飄逸了,
青楓葉尖透出了點點絳紅;
新綠更嫩了,濃綠更沉了,桃紅更秀氣了,
菊黃更寧靜了,明艷的茶花清麗了,
潔白的玉蘭籠著紫氣。
粉墻還須黛瓦配。黑白須分明,清雅方脫俗。
而在那階上窗下,屋角檐底,
路邊墻際,園中景物都會留下淺影,留下嫵媚。
而最讓人迷醉的還是水中的倒影。
一泓清池,將亭臺樓閣,嘉樹繁花盡收其中。
而實物的凝重質感在水中溶化,沉濁氣息被水清洗。
水中一世界,比玉更清,比琉璃更潤,
浮動在粼粼波光中。
波心偶爾一動,水中世界便化成幻彩一片。
爾后,一個清明世界又漸漸隱現出來。
有影不能無風。
風吹影動,便是活影。
風還令幽竹疏狂,青松長嘯,暗香遠送。
有風自有情,是為風情。
有風破云,云去月來,是為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