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汪曾祺曾說:
“人總要老的,
但要盡量使自己老得慢一些。”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是拼命奔跑,
想賺更多的錢,想去更多的地方,
想看更美的風景。
可你有沒有想過,等到以后老了,
折騰不動了,走不動了,
要過什么樣的生活?
當我老了,
我想找一處山清水秀的郊區,
與靠譜的好朋友合買一塊地,
建一座大莊園,
抬頭山川田野,低頭籬笆鮮花,
在唯美的風景中安度晚年……
簡單的圈子,相互照應,相互關心。
沒有了從前爾虞我詐的煩心瑣事,
有的只是志同道合的閑情逸致。
比起坐在養老院看人眼色,
比起蝸居鴿子籠無聊乏味,
這樣的日子簡直是讓人向往:
三五知己,擇鄰而居,志趣相投……
一起喝喝茶聊聊天,
有事無事互相開開玩笑。
一起下下棋,切磋棋藝。
一起學學太極,
有個強身健體的運動。
一起去老房子老鄉村尋寶,
淘點石器古玩,樂呵樂呵。
一起結伴釣魚,
晚上拿回去大家分享。
聚餐人多吃飯也省事熱鬧!
打打牌,預防老年癡呆!
一起撿石頭,老年尋寶活動!
一起爬山,
尋點下山樁或者山野草回家玩!
老了,時間多了,
閑下來不是委屈了自己嗎,
不玩對不起自己!
有什么愛好都可以盡情發揮!
人也越活越年輕了。
無論是鄉間田園,還是山野湖畔。
一個大院,幾間房子相連,
大家有各自的事情忙著,
吃飯時喊一聲就好了。
《桃花源記》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大概就是最好的同居狀態。
誰說晚年凄涼,
誰說老了就要身不由己?
誰說年紀大了不能有自己的生活?
誰說非要眼巴巴盼著兒女天天回家?
這樣的"搭伴養老"模式,
完全讓我們能夠享受著自己的生活,
推開門就是好朋友,
打開窗便是山川河流盡收眼底,
每天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過得舒舒服服!
老得自由,老得瀟灑!
人生匆匆數十載,
人總是會老的,
但老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我們有肉體年齡和精神年齡,
心靈上,
為什么不讓自己當個老頑童呢?
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即使步履蹣跚,
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愛!
老了,
我們也要以孩童般的率性純真
看待世間百態;
以赤子般的火熱熾誠追求無悔人生。
然后,
生活一定會變有滋有味、有情有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