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說過,“在西方,窗戶就是窗戶,它放進光線和新鮮的空氣;但對中國人來說,它是一個畫框,花園永遠在它外頭。”
當年他在北京設計的香山飯店就把白墻灰磚引入以紅墻黃瓦聞名的北京,他的設計中習見的月亮門,光影交錯下那清晰的輪廓和剪影效果,分明來自他對蘇州園林的記憶。
在留園中,無法不去注意窗。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八角形、葫蘆形、半月形,雕花、素白、描金、彩色,讓人印象深刻,足見前人一樣喜歡摩登。
窗最早的功能其實是透光,可是一旦人文發展起來,雕琢就無法避免。蘇州園林窗的式樣之多,號稱世界之最,光窗框有矩形、菱形、多邊形、圓形、月牙形、寶瓶形、桃形……
中間的窗芯更是成百上千,定勝、六角景、菱花、書條、絳環、套方、冰裂、魚鱗、錢紋、球紋、秋葉、海棠、葵花、如意、波紋......就算在外圍墻上也做作成假漏窗模樣,僅僅裝飾而已。
窗簡直可以說是蘇州文人的心之七竅,要包孕映襯、虛實,曲直、開合、動靜、隱顯,要取舍朝暉斜陽、日光月影、霧雪霜露、芭蕉夜雨。
在園中,你可以透過漏窗看悠悠碧水,看對岸的楊柳依依;在園外則可透過漏窗望見枝頭春意鬧,山池亭臺在花樹中若隱若現,有如丹青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