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怡園,位于市區人民路原43號(現1265號),現有面積6270平方米,怡園為清光緒年間所建,園分東、西兩部分,園西舊為祠堂,園南可通住宅。因建園較晚,吸收了諸園所長,如復廊、鴛鴦廳、假山、石舫等。1963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該園由顧文彬第三子顧承主持營造,畫家任阜長、顧蕓、王云、范印泉、程庭鷺等參與籌劃設計,園中一石一亭均先擬出稿本,待與顧文彬商榷后方定。園成之后,江南名士多來雅集,名盛一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顧承之子顧鶴逸與吳大、陸廉夫、鄭文焯、吳昌碩等創怡園畫集于園中。
1919年仲秋,怡園園主為弘揚琴文化,與琴家葉璋伯、吳浸陽、吳蘭蓀等人,特邀上海、揚州、重慶、湖南等地琴人30余人,相聚怡園舉行琴會,會后,李子昭作《怡園琴會圖》長卷,吳昌碩作《怡園琴會記》長題以志其盛。顧麟士在《怡園琴會圖》上題詩紀念,有“月明夜靜當無事,來聽玉澗流泉琴”之句,一時傳為佳話。整個活動在中國近代琴學史上譜寫了新的篇章。自此,“怡園琴會”便成為琴友相聚的固定活動。
1935年,琴家在怡園雅集,為大興琴學,弘揚交流,琴家倡議成立“今虞琴社”。然而由于戰爭和社會動蕩,怡園琴會漸漸消聲啞音。顧鶴逸病逝后,園漸衰落。日偽時期,破壞尤甚,園中古玩字畫被劫掠一空。40年代,怡園百戲雜陳,成為游樂場所,有“蘇州大世界”之稱。1949年9月,華東軍政大學第二總隊第九團團部一度駐此。
1950年《新蘇州報》社設此。1953年12月,顧鶴逸之子顧公碩等將怡園獻給國家。駐用單位遷出,市政府撥款維修后開放游覽。1992年,享譽國內外古琴界的著名古琴家、吳門琴派的代表人物吳兆基,著名古琴家徐中偉、葉名佩,及吳門琴社琴友十余人欣然應邀,再續怡園琴會,絕響多年的古琴聲又在怡園回響,延綿至今。
怡園座落在一條叫“尚書里”的小巷子里,之所以叫“尚書里”是因為明吏部尚書吳寬的復園就建在這里。吳寬是明代蘇州出的狀元之一,學問深得同時代的文人的贊賞,一度當過幾天弘治皇帝的老師。這個東宮太子可是憲宗皇帝唯一的兒子,而且還是偷養在冷宮五年后才父子相識的寶貝,所以可見老皇帝對吳寬的賞識。明孝宗弘治可算是大明一代少有的有道明君,即位后便著手,更除弊制,斥逐佞臣,起用賢能,使得明皇朝出現內外祥和的穩定繁榮局面,歷史上稱為“弘治中興”。不過讓吳寬最得意的學生還不是孝宗帝王,而是蘇州城里的那二個解元老爺唐伯虎和文征明。
怡園的東部就修建在復園的故址上。園子的圍墻緊靠今天繁華的人民路,以前這街叫臥龍街,石子的路面,一頭往平門,一頭去南門,中間這段書肆林立,尤其古舊線裝居多,來蘇州的文人大凡是要來“臥龍街”淘幾本舊書回去的,怡園的對首就是那家頗有點名聲的“文學山房”舊書店。
進大門是個小院,迎面是一座粉墻影壁,正面塑有“怡園”二字。壁下巧置數塊湖石,石隙間叢生麥冬,散綴茶梅,左邊一棵黃楊,右邊一棵羅漢松,看似不經意之作,簡潔中卻頗有妙趣。
從左邊的回紋平底圓洞門進去,又是一個庭院,漸入佳境。院子的一角有茶室。怡園身在鬧市,每天這里都有人前來品茶。這里是一處寬大的庭院,曲廊環繞,廊邊植有竹叢,四季青翠,正面這亭是“玉延亭”。玉延亭是半亭,小巧精致。亭中有石桌、石凳可以小坐休憩。沿曲廊一路向南,走進一個長八角洞門,里面是個很小的小院,設有石桌石凳,綠樹石筍,很雅致的所在。郁郁蔥蔥的石榴樹上開著鮮艷的石榴花。曲廊南面中間,是一座三面臨空的亭子,亭子兩邊是竿竿修竹。這就是“玉延亭”。亭中鑲有董其昌草書石刻:“靜坐參眾妙,法譚適我情”。
亭內匾額是豎式的,由清代名士湯紀尚所題,篆額行款。從中可以知道“玉延亭”亭名的由來:一是原來復園舊榜;二是在小亭周圍植竹;三是取“萬竿戛玉、一笠延秋,灑然清風”詩意,“玉”就是風吹竹林搖擺而發出玉石響聲。正好與園主的理念相符,“玉延”亭名就呼之而出了。
院內偏東有天眼古井一口,井圈是金山石,上面鐫有清代著名書畫家、藏書家潘奕雋的名字。
院子西面的中間是“四時瀟灑亭”。這是一座四角亭。亭西面的墻上是圓洞門,從洞門往西望去,可見一南一西兩條曲廊,分別通向園子的東西兩個部分。
為四時瀟灑亭題匾額的是清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丁敬,字敬身,是“西泠八家”之一。他書寫的匾額就像是治印。《宣和畫譜》云:“宋宗室令庇,善畫墨竹,凡落筆,瀟灑可愛。”亭前一片竹林,四季青翠。瀟灑,指竹子姿致清雅,風搖碎玉,月影寫出一片“個”字,瀟灑可愛。意謂此亭四季均可觀賞清高脫俗的竹子。
院子周圍曲廊圍繞,曲廊墻壁上不時有空窗和漏窗,泄露出墻外的風景。院中海棠鋪地,修竹數竿,簡單但不單薄。
走入四時瀟灑亭的圓洞門沿曲廊向西行,南面的建筑為怡園的“石聽琴室”,兩座石峰似乎像兩個人佇立窗外,正在側耳聆聽室內的優美琴聲,沉醉在音樂的旋律之中。
聆琴的兩位“石丈”北面就是“白石精舍”。白石精舍是長方形的建筑,室內的窗與船有相似之處,又因為室內幾、桌、大理石屏都是用白石人工雕削而成,所以被稱作石舫。室內有一副鄭板橋的名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白石精舍再往西為鎖綠軒。鎖綠軒是一座敞軒,只有東面是壁,壁上是八角形的洞門。這八角形的洞門是怡園復廊的北端。復廊的西廊,可以欣賞池山;復廊的東廊,可以欣賞庭院。
院內長六角的鋪地,院外古木參天,綠蔭蔽日。院北一座高高的粉墻,不透綠意到園外。“鎖綠”來自杜甫“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浦為誰綠”詩句。